0531-58783396
在线咨询 |  网站导航 |  RSS地图

当前位置: 山东毕业论文指导网 > 论文范文参考 > 文史论文>《边城》人物性格特点解读及爱情悲剧浅析

《边城》人物性格特点解读及爱情悲剧浅析

发布日期:2023-05-22 17:30:09 编辑整理:山东毕业论文指导网 阅读量:

引  言  

《边城》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一个小说文本,中国现代文学史牧歌传说中的项峰之作。”作品构筑的是一个田园牧歌式的诗意世界,一个充满着“爱”与美的王国。这里人民憨厚、朴素,勤劳,几乎每个人都是善和美的化身。而就在这个几乎唯美的世界中,却演绎着一段爱情悲剧一一翠翠的恋爱悲剧。留下翠翠孤独无望地等候着傩送的归来,使人不得不对纯情可爱的翠翠发出一种由衷的感叹,也叫人深思。正如鲁迅曾说:“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指是那些合乎历史必然性的人类进步要求和美好品质,而毁灭是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遭受到挫折、牺牲。

翠翠的爱情悲剧充满着人类阴差阳错的神秘感和命运感,在自然描绘中表现一种化外之境的生命形式。诗情画意中闪烁着边地原始神秘性和浓厚地方色彩,在山灵水秀、人性淳朴中散发着悠远的忧郁。老船夫的善良愿望却终于不能实现,小说安排他女儿与军人私奔不能而喝冷水自尽,留下尚在襁褓中的外孙女的悲惨情节,已为全文渲染了悲剧气氛。从人物性格特点分析,老船夫的处心积虑,翠翠的孤独内向,天保傩送兄弟的负气出走,顺顺的干预,是造成故事悲剧性结局的重要原因。从文字表层看,到处的"不凑巧”和误会是造成故事悲剧性结局的原因。这些湘西人生命的形态和人生的方式,都隐含着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的美德、价值观失落的痛心,以及对现代文明物欲泛滥的批判。即便她是一个悲剧,却能让人们在悲剧中寻找善良的人性以及所表现出的无限凄美,引导我们去认识社会,振作起来,追求其中的真善美。


关键词:人性美、时代特点、文化碰撞、爱情悲剧


一、爱情悲剧的特点

(一)、人性美

小说在文章一开始,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优美而宁静的画面:“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条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着一户单独的人家。这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简短的一段文字,文中的主要人物都出场了,故事也随即展开。

边城的人民保持着昔日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与纯朴勤俭的古老民风,是“一群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透过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沈先生努力建构了一个充满自然人性的世外桃源,创造的人物闪烁着人性中率真、美丽、虔诚的一面,边城的人民就是人性美的代表。

主人公翠翠是一个迷人的形象,是全书之魂。她生活在这亘古不变的图画里,在风日里长养看,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一只小动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鼬一般,从不想到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俨然一道风景。

一不贪财,二不羡贵,三不嫌贫,四不偷懒,愿守清贫,甘于助人,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勤劳、善良、淡泊。

翠翠与傩送这对深深爱着对方的年轻人既没有山盟海誓的豪言壮语,也没有离经叛道的骇世之举,更没有充满铜臭味的裙带交易,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超乎自然的朴素纯情,有的只是“遵从古礼”的淳厚人性,有的只是含蕴的东方的传统美德。作者着重表现了他们行为的高尚和灵魂的美。作者正是通过这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反映了人性美。

老船夫是作者在小说中尽力刻画的另一个人物。在作者的笔下,他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他善良、勤劳、朴实、憨厚、 忠于职守、克尽本分。“年纪虽大, 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离开"。他生活虽然清贫,但却从不贪心,乐善好施,却从不索取,由于渡头为公家所有,过渡人不必出钱,但有人还是把钱放在船板上,每到这时,老船工便立刻拾起,堅决地塞还给那人,就像吵嘴似认真地说:“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尽管这样,还是有人悄悄地把钱放在船上,于是老船工便把这些钱托人到茶峒去买茶叶和草烟,将茶峒出产的上等草烟一扎一扎挂在自己腰带边,过渡的谁需要这东西必慷慨奉赠,并且在六月里把茶叶放进大缸里,用开水泡好,给过路人解渴。“凡事求个心安理得”,终生为别人服务,却不图别人的一丝报答。对于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他痛爱有加,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给了她们。

船总顺顺便是当地的富户,作者并没有按阶级成分把他刻画成“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老爷。相反,顺顺是一位宋江似的豪爽仗义的好人。他“大方酒脱”,“欢喜交朋结友,慷慨又能济人之急”,“明白出门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一面从水上赚来钱,一面就这样洒脱散去。”在他的身上少了都市人的自私和狭隘,少了商人聚敛钱财的贪婪与世故,少了奸佞小人的阴险奸诈:多了一幅乡里人的宽阔豪爽的胸怀,多了一颗仗义疏财的仁义之心,多了一种乡民的光明磊落和正道直行的品德。正是这种美德影响着乡邻,从而在这块不显山不露水的偏僻小地保留了一份大都市里想都不曾想到的民俗淳风,而且这种“重义轻利又能守信自约”的淳朴民情在这古老的大地上哺育着一代又一代,演绎着一个又一个传奇式的田园牧歌故事。

这些人物刻画详实地凸显出湘西的风土人情,茶峒人的善良。在这里没有什么地位的尊卑之别,有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在这里没有勾心斗角、强取豪夺,有的只是心与心的交换、血与血的对流。这份浓浓的人情、这份厚厚的美德足可令城市中那些自以为知书达礼、寡心静欲者为之汗颜。

(二)、宿命感

沈从文先生描绘了一幅童年记忆里理想世界中的美丽湘西地域的的边城风俗画,这幅画是优美的,精致的,奇丽的,它蕴涵了湘西边地的自然风光、社会风俗、人际关系、人情人性等,积淀着深厚博大而又神秘瑰丽的楚文化。文章初读来,如朗诵一首诗欣赏一幅画,充满民间田园牧歌式的诗情画意。透过小溪中升起的浓浓水雾,隔着岸边飘米的柔柔歌声,巡视整条河街与渡船,偏远的边城渐渐融入了生活中的大千世界。美好愿望与残酷的现实,爱与被爱的幸福与痛苦,恩与怨的牵牵连连,在这部小说中得以充分展示,使读者读后难以释怀,难以不再思索人生与命运这部大书,在小说中无处不透露出较浓厚的宿命感。

《边城》是一出愁绪縹缈的人间爱情悲剧,然而在这些人性皆善、性自天然的人群中,辨不清社会的制度和文明的羁绊。湘西的人生具有人与自然契合的一面,但也"充满了原始神秘的恐怖”,“野蛮与优美”交织在一起,这种处于待开发状态的原始自在的人性,不可避免地有其阴暗的一面。翠翠命运的悲剧可谓与生俱来的,出生时的双亲为爱殉情,长大后她萌发对爱情的追求,命运再次捉弄,祖父不幸离世。生存环境的恶劣,经济的落后,使人生命运充满了随机性或偶然性。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冲突时使得人们对美好事物充满者好奇,充满着神秘色彩。

二、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

故事里的人物都充满了善和美,纯美善良的少女,英俊能干的小伙子,通情达理的长辈,山歌传情的民风。原本,一对本应终成眷属年轻男女结局是很合中国读者审美心理的故事,可是曲折交错的变故却将一个顺乎自然的爱情故事以悲剧告终。究其原因,有时代因素影响,更是人物性格特点使然,故事中的人物性格、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处理事情的方式都在影响结局。

(一)、现代文明与“边城”文化的碰撞

正如沈从文说的,“我要表现的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尽管沈从文不忍心让现实的丑与恶直接显露出来破坏美与善,也清醒地意识到了现代世界的喧嚣和威胁。边城并非真正的世外桃源,“现代文明”的因素也在侵蚀着它,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准则。这“不谐和的现代杂音”成为“横在翠翠与傩送之间的那座碾坊”。

渡船和碾坊,车路和马路,分别有不同的寓意。渡船、“走马路”,隐喻着湘西少数民族古老的生活方式,隐喻着湘西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碾房陪嫁”这件事,对于翠翠所代表的湘西少数民族文化传统而言,是一种异质。造成翠翠和傩送的爱情悲剧的根源就是渡船、"走马路”和碾房、“走车路”所代表的两种文化的对立和抗争。

爷爷和翠翠生活代表的就是苗族原始的传统生活。他们行事做人的价值观,也是苗族“重义轻利”的价值观。渡船和“走马路“就是他们的生活典型。当初老船夫让天保选择“是车路"还是”走马路",也说明“走车路”这种汉族婚姻文化已经侵袭到苗族的婚姻文化中,连老船夫也认可这种婚姻方式。真正对待自己后辈的婚姻,他觉得理所应当的还是"走马路”。碾房、“走车路”是团总女儿和她父母所代表的外来的生活典型。这种异质的,与边城传统的重义轻利的淳朴民风截然相反的唯实唯利的价值观念悄然地进入了边城,不可抗拒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现代’二字已到了湘西”,这种来自外部另一方面的巨大势能”,将在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上摧毁传统生活方式的基础,湘西古老的传统世界行将崩溃。

在作品中,这种现实的障碍始终只作为一种隐蔽的力量存在,而没有被强化为一种对社会的控诉。因此最后在老船夫死后,傩送走后,顺顺还是承认了两人的爱情,留给人们没有结局的一丝希望。作者希望作品能够给当时的年轻人种勇气和信心。

(二)、故事情节营造的“不凑巧”和误会

“翠翠和傩送的爱情悲剧是由于双方及其相关人之间的误会、赌气等因素造成的,一系列矛盾和冲突直接影响了双方及其相关人之问的沟通和理解。”沈从文有意回避或冲淡了人为的对立和冲突,而是设计了很多偶然性的误会。

《边城》里隐含着人生命运的无常以及人与人之间难以沟通。例如,老船夫误将天保视为翠翠钟情的人,于是老船夫就考虑撮合孙女和天保的事。老船夫让天保选择走车路或马路,天保选择走车路。可老船夫并不想委屈孙女,翠翠没同意,他就没答应天保。如果老船夫没有对翠翠感情的误会,直接让天保走马路,那么或许天保家也就不会误会老船夫了。

经此一事兄弟俩终于明白了彼此都爱翠翠,同意傩送提出的公平解决方法,兄弟俩轮流对翠翠唱歌,谁唱动了翠翠的心,翠翠便归谁。天保自知不敌傩送,赌气乘船下行,不幸葬身险滩。如果天保选择其他的方式追求爱情,或许就不会有这样悲惨的事发生。

顺顺家误会这事与老船夫有关,傩送也以为他做事“弯弯曲曲”,不爽快,面子上对他也冷淡了许多。老船夫极力制造傩送和翠翠见面的机会,“可是事不凑巧,不知翠翠是故意不从屋里出来,还是到别处去了,许久还不见到翠翠的影子,也不闻这个女孩子的声音。二老等了一会儿,看看老船夫那副神气,一句话不说,便微笑着,大踏步同一个挑担粉条、白糖货物的脚夫走去了。”当傩送从川东回来过渡时,老船夫看翠翠争先去摆液,故意给他们机会,就没理会。可又一个不凑巧,翠翠却跑掉了。傩送等了许久,这样加深了彼此的误会。如果不是这么不凑巧,两个互相爱慕的年轻人说不定是另外一个结局。

傩送父子的冷淡,已经让老船夫够郁闷的了。偏偏又与中寨人有了关于傩送决定要碾坊的谈话,翠翠和傩送未来的无望,女儿当年的惨死,全部综合在一起,“命运” 仿佛给了老船夫当胸一拳,他终于无力再抵抗,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伴随着白塔的坍塌而死去了。

作者自己曾说:“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朴素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当生活中的各种情感都顺乎自然向前发展时,却有着这样那样的阴差阳错与偶然,仿佛一切的一切贫其之中都是命运的安排。现在和过去的、生存和死亡、恒久与变动、天意与人为等诸种命题,常人都是无法解释而又无法摆脱。所以说笼罩在整部小说之上的是一种无奈的人生命运无常的悲伤。

(三)、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解读

作者所说:“生活有些方面极其伟大,有些方面又极其平凡:性情有些方面极其美丽,有些方面又极其琐碎,而正是这些缺失的暴露使得本应完美的爱情有了遗憾。

翠翠——过于含蓄内敛。在祖孙之间、爱人之间,她都未能大胆倾心地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她把自己的爱与希望。孤独与痛苦默默埋在心底,致使爷爷无法了解她的心意,而遭到他人误会。她与社会的交流和沟通是被动的和极少的。而翠翠面对自己一见钟情的心上人,不敢大胆地表达出来,追求自己的幸福。而是深埋心中,默默地等待。第十八节中,傩送等着过渡,“祖父同翠翠在菜园里看萝卜秧子。"翠翠争先去摆渡,发现是傩送,“翠翠大吃一惊,同小兽物见到猎人一样,回头便向山竹林里跑掉了。“面对自己日思夜想的心上人,竞选择了逃避,以致造成误会,造成了悲剧性的结果。

老船夫——善良、勤劳、朴实、憨厚、忠于职守、恪尽本分。为了让孙女有个好的归宿,不辞辛苦,竭尽全力地奔波和周旋于翠翠、天保、傩送、船总顺顺和杨马兵之间,老船夫对于翠翠美好将来的希望无形中被顺顺父子不自觉的冷漠毁灭了,他的生存意志也随之被摧毁,终于在雷雨之夜完成了他一生的航程。作品中的人物在遇到生老病死、天灾人祸时,流露出一副面对人生悲凉命运的无奈与困感的面孔。

天保——心胸不够宽阔,不够理智。在情上竞争不过二老驾船远行,固然有宽容和承让的美好一面,但也有赌气的性质。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去从事危险的工作,否则,这个“水鸭子”就不会淹死。

顺顺——悲剧的间接制造者。他同意大儿子"渡船”,却极力让小儿子选择“碾坊"。船总性格虽异常豪爽,可不愿意接受把第一个儿子间接弄死的女孩又来作第二个儿子的媳妇。大儿子已遭不幸,顺顺对于小儿子更坚决地选择"碾坊",以致逼走傩送,对老船夫的冷漠是无声的人格遗责,对老船夫造成致命一击。

傩送——不善沟通,不够勇敢。对于自己暗恋的翠翠没有直接表白。和老船夫有了误会,没有沟通。虽然面临爱情与金钱抉择时选择了爱情,却未能向着翠翠再靠近一步,对父亲的选择没有做出最大的反抗,“爸爸,你以为这事为你,家中多个碾坊多个人,你可以快活,你就答应了。"这是傩送一定的妥协,“并只身下了桃源。

因此,故事的结局这么悲惨,有不可避免的时代背景影响,更与人物的性格、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处理事情的方式分不开的。

三、爱情悲剧的意义

(一)、创作背景

《边城》完成于1934年4月19日,是作者的代表作。沈从文生平一些独特的经历,使他过早地接触到湘西下层民众生命的苦难和生活的艰难,这些源自真实生活和鲜活生命本身的体验,在年轻的沈从文头脑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形成了他敏感、情绪化、重视体验和感悟的思维方式,造成他心理上的早熟,在内心的潜意识深处,充满了对湘西下层芸芸众生的关爱和同情,面他在都市里的生活困境强化了他的悲剧性生活感受,使他从心底里产生出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悲悯,从悲剧的角度去审视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生命和人生。也使得沈从文更多从悲剧的角度,用悲悯的心态来观照和理解湘西平常人事中的悲哀。他敏感、自尊而又多愁善感的性格和早年生活所沉淀下来的湘西情结,成为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一个基点——体验和思考湘西带有原始本真的生命和人性。

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动机,作者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 一种优美, 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思夫俗子,被一件普 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全篇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淋滴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情美和人性美。

(二)、思想内容

《边城》发表于1934年,小说描写了山城茶峒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与摆渡人的外孙女翠翠的曲折爱情。《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边城的人民是人性美的代表,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是十全十美的,沈从文的“人性”的内涵并不仅仅是多数论者所理解的“美的人性”,而是一种现实的自为自在的人生形式,是一种“金子与沙子并存"的客观实在。这部小说通过对湘西儿女翠翠和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的描述,反映出湘西人民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惨痛事实。翠翠是如此,翠翠的母亲也是如此,她们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痛而惨淡的人生,却找不到摆脱这种命运的途径。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展示给读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边城》正是通过抒写者年男女之问的纯纯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爱、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作者想要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的黑暗与痛苦,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翠翠与傩送这对互相深爱着对方的年轻人既没有海誓山盟、卿卿我我,也没有离经叛道的惊世骇俗之举,更没有充满铜臭味的金钱和权势交易,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自然的男女之情,这种情感像阳光下的花朵一样,清新而健康。作者不仅对两个年轻人对待“爱"的方式给予热切的赞扬,而且也热情地沤歌了他们所体现出的湘西人民行为的高尚和灵魂的美。

(三)、文化内涵

作者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纯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问诚挚的手足之爱,表达了对田圆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作者极力描写湘西自然之明净,也是为了描写湘西人的心灵之明净。作者的理想是要在小说中表现“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极力讴歌的传统文化中保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对于现代社会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物欲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作者写以歌求婚、兄弟让婚、外公和翠翠相依之情,这些湘西人生命的形态和人生的方式,都隐含着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的美德、价值观失落的痛心,以及对现代文明物欲泛滥的批判。作者推重湘西人的人生方式,也想以此重建民族的品德和人格。

作家面对着“现代文明”和“现代文化"对人们的控制,终生进行着对文化的选择和悲剧性体验。“边城文化”是一种中国自然形式的农业文化,它不是正统的儒家文化,而是湘西在楚骚传统与民族杂居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自足的文化原型。它的内涵代表了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存在状态和生存方式,对现代文明有着天然的抗拒和排斥。(边城》 体现的正是沈从文文化理想的追求到解体的悲剧过程。事实上,沈从文的“边城文化”并不仅仅是自我感情的寄托,而且也是对中国文化建设新路的一种探索。


结  语

在悲剧之外,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力量,来自原始人性本身的力量,当我们真正唤醒自身的普良和纯朴后,留给我们的是希望——楚楚可怜的翠翠最终会找到她的幸福。作品于结尾采用了比较平和,并非绝望的结局:“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作者不忍心让艰翠彻底绝望,而让她带着希望接受爱情的考验,等待恋人归来。这样也给我们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咀嚼的空白,余味袅袅,就象翠翠唱的那首歌,微笑里藏着哀痛,快乐里夹着优郁,非常柔和,又不知不觉没着一丝凄凉,让人心感忧伤却不忍放下。


参考文献


[1]范家进。现代乡土小说三家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5店,2002年6月第1版。

[2]沈从文。沈从文散文选[M].北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3]凌宇。从边城走向世界[M].三联书店,1985.12

[4]杨瑞仁。边城研究述略[1].吉首大学学报,2004.

[5]张新颖。沈从文精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年9月第1版

[6]施军。名作欣赏[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


谢  辞

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努力,我最后完成了论文的写作。从接到毕业论文编写要求到文献资料查考准备,再到论文文章的完成,每走步对我来说都是新的尝试与挑战,这也是我在大学期间完成的作品项目。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有很多感受,独立学习,查看相关的资料和书籍,让自己头脑中模糊的概念逐渐清晰,使自己十分稚嫩作品一步步完善起来,每次改善都是我学习的收获,每一次试验的成功都会让我由衷欣慰。

感谢朋友以及同学们在论文编写中带给的大力支持和帮忙,给我带来极大的启发。也要感谢参考文献中的作者们,透过他们的研究文章,使我对研究课题有了很好的出发点和理论依据。

最后,感谢论文评阅老师们的辛苦工作与耐心指导。也感恩我的家人、朋友,以及老师的鼓励和支持,我将铭记延边大学带给的我珍贵的学习时光,使我能够走上更高的平台,开启更精彩的人生!



以上就是关于《《边城》人物性格特点解读及爱情悲剧浅析》的相关内容,想了解更多毕业论文资讯,敬请关注《山东毕业论文指导网》。如您有论文需求或投稿,欢迎发送邮件至:1624136919@qq.com,也可在下方表单信息中填写您的信息,便可得到专业解答哦!〜(✿◠‿◠✿)〜

免责声明:

1.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自行上传,仅供参考。

2.用户上传内容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互联网信息治量繁杂,本站无法保证所有内容真实、准确,若内容不实或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承诺会在1小时内审核并删除相关内容,联系方式:0531-58783396/18615575405,服务时间:8:00~21:00。

3.本站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原作者,用户使用本站资源,应自觉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侵犯原作者及本站的合法权益。我们尊重版权并致力于保护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请联系本站小编:0531-58783396/1624136919@qq.com,我们将为您的文章注名,感谢您的分享!

便捷服务
山东毕业论文指导网-指导老师微信

扫一扫添加[指导老师微信]
(山东毕业论文相关问题,在线咨询!)

0531-58783396

微信咨询

扫码进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