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古代音乐心理美学论文提纲--中国古代音乐的心理美学研究
摘要:音乐心理美学是对音乐的哲学思考,是从音乐心理学的角度研究音乐审美的交叉学科,是传统音乐美学的根本突破。其特点是音乐学与心理学与美学的结合,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音乐美学,摆脱抽象概念的不确定性,产生脚踏实地的学术基础。目前的音乐心理美学还不是独立的。确定的概念并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随着心理美学的发展,音乐心理美学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心理实验,而是进入了更复杂的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力、审美兴趣、审美理想等心理分析。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研究音乐家的心理活动和音乐创作心理。2.研究音乐作品的心理逻辑和音乐表演心理。3.研究音乐欣赏心理学,从而推断音乐创作所遵循的心理规律。心理美学已经很久没有进入中国研究人员的视野了。早期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对西方理论和实践的参考和模仿上。本世纪,我国进一步发展,但基于本土化音乐心理美学的系统研究仍处于长期缺位状态。本研究试图以中国古代朝代的发展时间为纵向背景,以音乐心理美学体系为理论基准,遵循中国心理美学研究的规律和范式,开展横向理论探索和创新理念,即整体梳理中国古代音乐的心理美学理念。总结。总结、分析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与音乐作品的结合,主要围绕音乐创作活动的心理美学进行音乐实践活动。研究音乐表演活动的心理美学和音乐欣赏活动的心理美学原理,旨在梳理中国古代音乐心理美学的发展背景,总结中国古代音乐心理美学的特点,推断中国古代音乐创作所遵循的心理规则,更好地向创作者反馈这些理论研究。表演者和欣赏者为音乐心理美学的研究提供补充材料,对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中介作用。首先,回顾音乐心理美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和所涉及的理论理论,发现可以为研究本土化做出贡献的理论部分,并对其进行重点描述。本文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主要讨论了主题的历史变化。发展现状和价值意义,具体而言,音乐心理美学作为一种综合哲学。心理学与美学等学科的交叉特征在研究内容上也具有很大的包容性。然而,中国古代音乐是中国音乐发展的基础,对促进音乐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完善。因此,本文试图构建突破中国古代经验理解模式的思维框架,从认知神经科学、认知能力结构等学科中探索心理美学的作用和机制。综上所述,中国古代音乐的心理美学不仅存在于视听等表面认知中,而且具有独立的理解机制。然后,在思维框架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心理美学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延展性的讨论,认为以中国古代音乐作品为研究对象的音乐心理美学研究不仅可以丰富。补充音乐教育等学科的理论基础。它还对未来的音乐美学、音乐欣赏和音乐创作实践具有启发性和重要意义。第二,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音乐按朝代发展。审美思想经常被梳理和复制。兼容性和重要性是中国古代音乐的历时性研究。第三章主要讨论了先秦时期的古代音乐。南北朝的中古音乐。隋唐后期近古音乐三个历史时期的音乐心理美学全景。旨在更清楚地发现其发展规律和社会历史背景的影响,并专注于以音乐记录为代表的音乐理论。情本论等新的音乐的名人作为分析对象,总结和再现中国古代文艺作品,特别是音乐作品,研究古代创作作品的心理活动,梳理当时政治经济条件下古代音乐作品对公众心理的影响。研究3、总结了中国古代音乐心理美学的特点——仍然悲伤。通情达理和想象力。第四章结合理论和作品实例,从音乐审美活动的不同环节,即音乐作品创作的心理逻辑。总结了表演的心理趋势和欣赏的心理变化,回顾了整个中国古代音乐心理美学的历史,发现中国古代音乐心理美学思想的发展过程具有早起的特点。历史悠久、可持续、不间断,每个朝代都有相关的讨论背景、复制礼物、兼容性。情感分别占据三个阶段的主流特征;在宏观特征的基础上,发现了中国古代音乐心理美学的三个审美创作特征,即悲伤、情感和想象力。总的来说,中国古代音乐审美的心理特征在跨越时代、跨越民族甚至跨越社会阶级的传播中表现出了特别的共同点。这项研究认为,这种共同的想象力是可以延续的。中国古代音乐心理美学以悲伤音乐为主要审美取向,在悲伤为美的基础上,与儒家中庸美学发生碰撞,最终形成中和美;想象力和通感是音乐实践过程中的一种常见手段,其作用机制主要是表演者。创作者。欣赏者的心理活动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寻求共同点和共同点的艺术世界,在这个艺术世界中获得美的感知,实现音乐与人类心理密切相关的艺术艺术艺术理念。因此,在音乐创作的审美活动中,仍然悲伤。想象力和通感似乎是不同的,但事实上,它们都整体规划在每个主体的内部活动中,证明了中国古代音乐心理功能在不断文明发展的过程中被剥离和发展在艺术审美领域之外。研究四,追溯中国音乐心理美学的发展,明确学科的意义,促进学科的发展。在整合了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的特点后,对研究的理论成果进行了全面的收集和把握。在本研究的探索过程中,发现古代中国作为人类精神文明开花结果的宝库,不仅保留了丰富的音乐作品,而且在音乐心理美学方面也不落后于人。虽然在全球范围内,学术界从未肯定过古代中国在独立心理美学方面的理论贡献,但它倾向于直觉理解。在经验主义的指导下,东方思维具有固有的封闭性,没有广泛的延展性,这与西方广泛认可的重要概念有很大的不同。判断。推理的线性思维方式完全不同。然而,对于中国古代音乐心理美学来说,更多的研究空间在于其相关观点的投机研究。除了本土化的贡献外,本研究的价值在于促进传统与现代方向的结合。第三,第四章讨论了音乐与心理学的密切联系,可以从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找到例子。由此可见,推进学科交叉是现代学科建设,是中国音乐心理美学极其重要的举措,不仅要求它与现代音乐学科联系,还要在一定程度上与心理学产生跨时代共鸣。不仅如此,本文还对音乐心理美学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认为它首先需要音乐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和推广者从理解的角度合理化传统音乐理论中音乐心理美学思想的存在,纠正理解态度;其次,当代音乐研究人员应正确理解不同分支研究的价值,以促进社会的长期进步和良性发展作为学术研究和艺术推广的共同最终目标;最后,在复兴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呼吁音乐教育工作者关注这一负担,帮助下一代建立对传统音乐理论的尊重和关注,在西方音乐理论的基础上正确放弃,为民族文化复兴做出贡献。综上所述,在以经验主义为主导的中国古代,圣人仍在长期实践、应用和总结中,勾勒出音乐塑造人的心理状态,促进社会协调,培养人才审美功能,发现音乐对人的身心的影响是不知不觉的,影响机制是现代音乐心理美学的重要研究范畴,是古代音乐心理建构和经验的关键维度。本研究将促进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作为研究的重点,以音乐与心理学的密切联系为切入点,促进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与现代心理学、美学研究的交叉分析,指出未来学科的发展方向。对于中国的音乐心理学,我们不仅要与现代音乐学科联系,还要与心理学形成一定程度的跨时代共鸣。需要音乐研究者、教育者、推广者从理解的角度合理化传统音乐心理审美思想的存在,使其具有审美思想和现代心理、理论理解和表演实践的作用和影响,旨在促进外部表演和内在情感、传统现象和现代理论、民族艺术与世界观念的有机结合,为中国古代艺术的传播、民族宝藏的复兴和文化信心的建立做出贡献。
关键词:音乐心理美学;审美思想;美学范式;中国古代音乐;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音乐心理美学的研究背景
(一)西方音乐心理美学的学科起源与发展
(二)中国音乐心理美学的研究发展
(三)我国古代音乐作品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研究素材
(四)多级交叉学科的守正创新与未来意义
二、音乐心理美学的思想根源
(一)万物互联的“音乐哲学”思想
(二)“乐道”及“天人合一”的音乐美学思想
(三)性格与行为的塑造——音乐的乐教功能
(四)音乐对情绪的作用机制——诱发理论
(五)音乐符号论
三、音乐心理美学的国内外对比研究
(一)西方文献综述及对本研究的启示意义
(二)国内研究成果综述及评述
(三)本文观点
第二章 选题框架与理论支持
一、本研究思维框架
(一)兼容并包的后实证主义
(二)突破既有经验思维的理解方式
(三)认知能力的双层结构及结构优化
二、本研究的学科联系与启示
(一)本研究对相关音乐学学科的启示
(三)本研究对相关交叉学科的借鉴与意义
三、中国古代音乐的审美概论
(一)中国古代音乐的审美特征与审美功能
(二)中国古代音乐审美心理的形成
第三章 复礼、兼容与重情:中国古代音乐心理美学的历史性考究
一、先秦——乐理启蒙,复礼开端
(一)孔、荀之儒家“礼乐”观
(二)老庄为之“自然”音乐观
二、汉代——兼容发展,乐教初现
(一)音、乐相去、汇于人心
(二)双生合鸣、修人品性
三、魏晋——积蓄与开源
(一)阮籍的“乐以治心”论
(二)嵇康“声无哀乐”说
四、隋唐以后——扣响心门,重情为本
(一)唐代:兼收并蓄、不平则鸣
(二)宋:雅俗相生、理欲相衡
(三)明清:吟心之情,返璞归真
第四章 尚悲、通感与想象:中国古代音乐心理美学的内核
一、 “以悲为美”的心理偏向
(一)悲乐故事与尚悲心理
(二)“尚悲”的音乐呈现
(三) “尚悲”心理的民族根源
1.历史之溯源
2.思想之底蕴
3.作品之表达
4.东西方“尚悲”情绪的差异
二、音乐想象的作用机制
(一)想象之于听者
三、“通感”的心理联觉
(一)通感的现实表达
(二)通感之精神外化
四、中国古代音乐审美心理三重内核
第五章 构建中国音乐心理美学的现实指向
一、学科体系的发展完善
(一)学科溯源的再认知
(二)中西互鉴的进步性
二、音乐实践的理论支撑
(一)音乐创作的心理熏陶
(二)音乐表演的美感培养
(三)音乐欣赏的素养积累
三、基础音乐教育的价值导向
(一)音乐心理美学与音乐教育的链接问题
1.音乐教育学的广泛应用性
2.音乐心理美学与教育学的融合
(二)音乐心理美学对音乐教育的应用
1.形成对音乐美的正确认知
2.音乐美育的方法实践
四、民族文化心理的见证意义
(一)“尽善尽美”与道德自律
(二)“和乐”与中庸之道
(三)西方概念的东方表达
结语
参考文献
以上就是关于《传统古代音乐心理美学论文提纲》的相关内容,想了解更多毕业论文资讯,敬请关注《山东毕业论文指导网》。如您有论文需求或投稿,欢迎发送邮件至:1624136919@qq.com,也可在下方表单信息中填写您的信息,便可得到专业解答哦!〜(✿◠‿◠✿)〜
本文标签:山东毕业论文 艺术论文 传统古代音乐心理美学论文提纲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lwzdw.com)
免责声明:
1.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自行上传,仅供参考。
2.用户上传内容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互联网信息治量繁杂,本站无法保证所有内容真实、准确,若内容不实或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承诺会在1小时内审核并删除相关内容,联系方式:0531-58783396/18615575405,服务时间:8:00~21:00。
3.本站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原作者,用户使用本站资源,应自觉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侵犯原作者及本站的合法权益。我们尊重版权并致力于保护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请联系本站小编:0531-58783396/1624136919@qq.com,我们将为您的文章注名,感谢您的分享!
【传统古代音乐心理美学论文提纲】相关文章:
- 提升论文质量:2024年艺术类毕业论...08-28
- 2024年艺术毕业论文答辩:常见问题...08-28
- 数据可视化在2024年艺术类毕业论文...08-28
- 高搜索量艺术话题:2024年毕业论文...08-28
- 如何平衡艺术实践与理论探讨在2024...08-28
- 艺术理论创新点挖掘:2024年毕业论...08-28
- 解决2024年艺术毕业论文研究方法的...08-28
- 提升2024艺术论文深度:文献综述撰...08-28
- 如何撰写引人入胜的2024年艺术类毕...08-28
- 2024年艺术毕业论文选题趋势:热门...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