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58783396
在线咨询 |  网站导航 |  RSS地图

当前位置: 山东毕业论文指导网 > 论文范文参考 > 艺术论文>音乐教育专业论文(15篇)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15篇)

发布日期:2022-11-04 20:00:20 编辑整理:山东毕业论文指导网 阅读量:

  现如今,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音乐教育专业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15篇)(图1)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1

  一、如何才能找到正规的帮写机构。

  论文帮写机构的正规与否,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资金安全和论文质量,而网上的帮写机构数不胜数,如何才能在成千上百的帮写机构中找到合适的呢,这些方法不容错过。

  1、自身网站排名靠前的。

  正规的帮写机构,很多时候都是不缺客源的,大量的点击率、成交量、好评率会让该帮写机构在在百度、360等搜索平台的排名靠前,并长期稳定活跃。

  2、网站布局合理的。

  网站的布局是一个帮写机构的门面,一定程度上会让客户决定是否要选择该家帮写,所以凡是正规一点的帮写,都是注重自身网站布局,并且有实力让布局精美、合理。

  3、有完善服务流程的。

  正规的帮写机构,会制定一套完善的服务流程,全程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不会东一下西一下,做事没章程。

  二、帮写音乐论文的价格是多少?

  了解帮写的价格也很重要,很多人都在价格上吃了亏,所以这里重点说明,音乐作为一个大专业,下面还细分了4类小的专业:声乐专业、器乐专业、音乐教育专业、录音专业,不同专业的帮写价格都不同。

  论文专业

  字数

  价格

  声乐专业

  4000字以下

  500元/篇

  4000字以上

  加收100元/千字

  器乐专业

  5000字以下

  800元/篇

  5000字以上

  加收140元/千字

  音乐教育专业

  5000字以下

  800元/篇

  5000字以上

  加收100元/千字

  录音专业

  6000字以下

  1200元/篇

  6000字以下

  加收130元/千字

  三、帮写音乐论文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帮写方式的选择。

  论文帮写的方式有很多,大致分为网络、线下、个人帮写这几类,其中个人帮写的风险性是最高的,特别是陌生的个人帮写,不管是资金还是售后都没保证,大家最好选择熟知的,或者是正规的大型帮写机构/公司。

  2、帮写的最终价格。

  这里说的是帮写的最终价格,有些骗子帮写前期报价很低,但是不包售后,如需售后要另收费,这个时候主动权就在帮写手里了,所以要找一次性包含全价的帮写。

  3、注意付款的方式。

  正规的帮写,都是先付定金,再结余款,不会在没写稿前,就让客户支付全款,并且采用的支付方式,基本为微信、支付宝、银行卡这几类。

  四、帮写音乐论文前,需做好哪些准备?

  为提高帮写的效率,早日完成帮写事宜,大家应做好以下这些准备:

  1、时间准备。

  音乐论文的帮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如果是音乐职称论文,后续还会涉及到发表等问题,所以为了不错稿交稿日期,大家应提前做好时间准备。

  2、论文写作要求准备。

  在帮写前,一定好想好自己的帮写要求,包括专业、题目、字数、截稿日期、查重率等等,这些要求不仅会影响后续的报价,而且后续写手帮写也是按照这些要求来写作的,即使出现问题需要修改,也是按照这些来修改的。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2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在不断的发展,教育部门的改革也在不断落实。人们越来越注重艺术类的学习,因此,学习钢琴的学生越来越多,所以对钢琴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钢琴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中不仅是一门专业课,还是其他专业课学习的基础。

  【关键字】音乐教育;钢琴专业;教学实践探究

  一、音乐教育专业中钢琴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改革,音乐教育专业中的钢琴教学地位越来越突出,钢琴学习对大学生有多方面的帮助。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鉴赏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第二,在钢琴教学中,大学老师只是一个引导的作用,需要学生有主动学习钢琴的意识。通过钢琴学习,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对于钢琴专业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在大学期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重要。第三,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想要学好钢琴,首先要有良好的基本功。需要学生慢慢的积累经验,慢慢的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在这个过程中会逐步提升学生的潜力。第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节奏感,节奏在音乐表现方面有很大的作用,传统教学中老师会把节奏写在黑板上,这样学生不容易理解。通过钢琴弹奏,学生会加深对节奏的认识和理解。第五,为学生的发展创造空间,现在国家对音乐教育方面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所以音乐专业毕业的学生面临着很好的就业机会,但是需要学生有过硬的专业技能。钢琴演奏技能就是学生毕业可以选择的一个重要出路,在当前就业紧张的环境下,这对大学生就业有很大的帮助。

  二、现阶段钢琴教学的基本情况分析

  1.大学生的钢琴基础欠缺

  大部分学生在高中才开始接触钢琴,由于高中的钢琴教师专业素养比较缺乏,学生的钢琴基础没有打好,所以,上大学以后有的学生对钢琴的基础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学上,学生更注重的是可以弹奏高难度的曲子,或者是钢琴级别的考试。因此,学生还是没有解决钢琴基础薄弱的问题,这种现象导致学生以后不能很好地胜任一些钢琴教学工作。

  2.钢琴教学方法比较落后

  我国现阶段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学方法比较落后的现象比较严重,第一,音乐老师在教学中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学生还是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样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了,也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长期在被动的钢琴教学模式中学习,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第二,教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钢琴教学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在课程安排上会出现不合理的现象,需要逐渐的完善。首先钢琴课程的设置联系不密切,层次分工不明确,学生在选择课程的时候容易混乱,也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其次就是课程的安排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学生钢琴基础比较薄弱,一些较难的课程学生接受不了,慢慢学生就会受到打击,从而失去学习钢琴的兴趣。第三,现阶段我国高校的钢琴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不能充分的展现钢琴教学的目的。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老师在教学中只重视钢琴技巧教学,忽略了学生的音乐情操和音乐审美的培养,有的钢琴教学方法很难提升教学效果。第四,高校的钢琴教学评价系统设置不完善,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的老师一般都是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评价,忽略了评价的科学性、全面性,所以学生得不到全面的发展。

  三、高校钢琴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应用

  1.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在高校钢琴教学中,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设置合理的教学课程。可以针对钢琴老师展开培训,全面提升钢琴老师的教学能力。还要注重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沟通,积极的引导老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制定合理的钢琴教学目标,实现人才素养和钢琴教学的统一。老师在设置钢琴课程的时候,不仅要考虑钢琴弹奏技巧的训练,还要注重钢琴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注重学生全面音乐素养的培养。所以在钢琴课程设计时要合理的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程比例,要做到两者兼得。例如:在《公园里划船》教学中,教学重点是练习双音和三个音的连奏配合,三个音的的弹奏要在放松的状态下转移,音色要干净,要能准确的读谱和找准键。所以想要演奏好这首曲目,不仅要有熟练的弹奏技巧,还要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才能完美的演奏这首曲目。

  2.因材施教,实现学生全面提升

  随着我国教育政策的不断改革,高校每年都在扩大招生的范围。学习艺术的学生越来越多,导致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在不断的增长。随着艺术类学生的不断增长,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水平也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有的学生从高中才开始学习钢琴,所以大部分学生的钢琴基础比较薄弱。因此,老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拜厄钢琴基础教程》教学中,在学习三手连弹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和老师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比如变奏曲弹奏的时候,学生负责右手弹奏主旋律,老师负责弹奏这些旋律的伴奏部分。在弹奏的时候需要学生有很强的识谱弹奏能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弹奏起来就会比较吃力,因此,老师应该选择一些简单的曲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再例如:在学习跳奏练习的时候,首先学生要掌握跳奏的动作,要养成读音型的读谱习惯。跳奏教学的难点就是掌握跳奏时的动作和按键的声音。面对一些钢琴基础知识不好的学生,先讲一些基础的知识,比如跳奏的基本动作,注意跳奏的主要特点就是抬手时弹音,这样才能弹出标准的跳音。对于一些钢琴基础较好的学生,主要给他们讲一下跳音和顿音的区别,两者虽然弹法相同,但是表现的内容不同。所以,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才能使高校钢琴教学取得良好的成绩。

  3.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落实,要求高校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在高校音乐专业的钢琴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曲目弹奏,还要教给学生如何使用钢琴弹奏一些合唱或者伴奏,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音乐学科教育中,有很多知识都是和钢琴有关联的,所以钢琴老师应该把和钢琴有关联的知识结合到一起,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声乐学习中,一首完整的曲目涉及到很多音乐知识,声乐在音乐教育中也是重要的一个科目,这门课程需要钢琴的配合来完成。在演唱中音乐需要钢琴伴奏来进行,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表现学生的声乐基础,还能在钢琴的伴奏中增加实际的演奏经验,锻炼学生的伴奏能力。钢琴的伴奏还有利于学生创造歌曲,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所以,钢琴对这门课程的开设起到积极的作用。学生需要在创作完作品之后,演奏自己的作品,这个过程别的乐器是达不到想要的结果,只有钢琴可以完美的进行配合,所以钢琴弹奏有很好的辅助效果。

  4.将多媒体技术融入钢琴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多媒体可以把一些抽象的知识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想要提升多媒体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老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需要,才能正确的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钢琴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因此老师会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但是想要培养学生的钢琴综合素养,就要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资源,给学生展现出丰富的文字、图片等,从而实现钢琴教学高效课堂。例如:多媒体教学中有音像合一、图文并茂的教学特点,深受学生和老师的喜爱,这是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在音乐教学中,音乐作品赏析,是学生深入作品、了解作品、展现作品的重要途径。在高校钢琴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些钢琴的基础课件,分享到一个共享的网盘中,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下载并且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使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经典的钢琴作品,让枯燥的钢琴学习变的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综上所述,想要提升高校音乐专业的钢琴教学,第一,要创新钢琴教学的方法,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第二,老师要仔细的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第三,要善于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第四,把信息技术有效的和钢琴教学相结合,提升钢琴课堂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1]李方远.构建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实践课的设想——乌克兰钢琴教学实践课之借鉴[J].艺术科技,20xx

  [2]罗佳.对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现状的思考[J].艺术评鉴,20xx

  [3]张俊萍,吴 喜.师范类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探微—以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为例[J].大众文艺,20xx

  [4]李黎.浅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实践[J].网络财富,20xx

  [5]孙昊.从教学实践中探求钢琴教学理论的新发展——评《周广仁钢琴教学艺术》[J].中国教育学刊,20xx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3

  摘 要:音乐教育专业作为我国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力量,具有传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责任。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更是需要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参与。

  关键词:音乐教育专业、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音乐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中小学音乐师资,他们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人才的重担。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是随着国际上对于各国音乐类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兴起的而提出,人们已经意识到对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所以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音乐教育专业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可以说音乐教育专业是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重要途径。

  一 、音乐教育专业具有传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责任

  大学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传习地,应当倡导更加开放、平等、民主,更具世界文化交融、竞争和创新活力的教育理念。大学现行教育知识体系中应当反映出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和文化价值 。有关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中培养音乐师资的音乐教育专业是否在自身的教育体系当中反映了本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和文化价值,并且能否承担起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的责任,还需要进行研究。基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音乐教育专业中传承时,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科责任,本研究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 、对我国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分析

  培养目标是学科专业发展的方向,只有确立明确的目标才能据此采取具体的措施以达到培养目标的实现。我国音乐教育专业从始创阶段就以“中学及师范音乐师资”的培养为目标。早在1952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发试行的《关于高等师范学校的规定(草案)》对全国高等师范的办学方向做了统一规定,规定以培养中等学校的音乐师资为主。

  1987年5月,国家教委在天津召开“高等师范院校本科专业目录审订会”。会议对原有的22个基本专业目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高师音乐专业”改名为“音乐教育专业” 。这次会议使得音乐教育专业这一名称以首次确立,也对这一专业的培养目标作了更为明确的规定。这一方向规定了它从课程设置到日常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都必须确保培养既掌握与时俱进的音乐专业知识、技能技巧,又掌握基本教育理论和音乐学科教学法的毕业生。这是音乐教育专业有别于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标志。

  20xx年12月29日教育部印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在该通知中进一步明确了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总之,我国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目标就是要培养高中、初中、小学及幼儿的音乐教育师资。

  2、对我国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分析

  我国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要求方面,要求:各类课程的课内总学时为2600—2800学时,其中公共课程约720学时(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专业课程为1900—2100学时,按110—115学分安排。其中专业课程由必修课、选修课及地方和学校课程组成。

  就如教育部教体艺[20xx]12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中所表达的:这种专业课程设置除了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之外,突出的强调了“地方和学校课程”。可见教育部明确了音乐教育专业“增大学校课程设置的自由度。基本思路为:必修课程学科化,选修课程类型化,地方和学校课程特色化。 各校可参照《课程方案》中建议的科目开设选修课,也可根据各自的资源和特长开设相应类别的选修课,以充分发挥本校优势和地域优势,办出各自的特色。”(见教育部教体艺[20xx]12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说明)。

  二、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需要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参与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整理、保护与传承是系统工程,它需要全社会的支持,需要多方的合作和参与,高等院校担负教学科研的双重任务,在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传承、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深信,教育在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塑造民族性格、开放民族胸怀、提升民族理想、推动民族文化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文化作用。我国各个民族的文化生成背景及音乐构造特征的不同,也决定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内容、形式、方法、途径有所不同。我国的各个省份都有本地区的师范院校,这些院校一般都开设有音乐教育专业。在研究本地区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他们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也是他们培养本地区音乐教育师资的使命。

  在中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不仅是一种被长期忽视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入主流教育的过程,一种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同时,也是一个对民族生存精神和生存智慧及活态文化存在的认知过程,是一个更具人性发现和理性精神的民族文化整合过程。我们注意到,口传心授是一直是中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最普遍的一种传承方式。在这个高速信息化、物质化的社会当中,许多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仍然继续按照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无异于自己画地为牢,故步自封。音乐教育专业在中国各个省份普遍开设,其本身固有的文化教育优势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化传承提供了教育的平台。

  可以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内容既是所有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员的使命,更是从事音乐研究及教育人员的责任。由此看来在我国各个省份的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中大力提倡进行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教育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4

  中国戏曲打击乐器,基本上可分为中国民族打击乐器和西洋打击乐器。民族打击乐器在我国民族音乐和戏曲音乐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民族打击乐器不仅是节奏性乐器,而且每组打击乐群都能独立演奏。它还运用独特的音乐语言和多种编配技法,复杂的演奏技巧,对烘托气氛,表现音乐内容、戏剧情节的变化和加重音乐的表现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多数打击乐器发音响亮,声音的空透力强,是一种色彩性的乐器。

  一、戏曲乐器的性能及演奏方法

  戏曲打击乐器有:鼓、板、锣、钹、木鱼、梆子等等。

  鼓又包括单皮鼓、堂鼓、缸鼓、腰鼓等。

  单皮鼓:打击乐和管弦乐的指挥乐器,鼓面蒙以猪皮,中间为空心,演奏时置于木架上,用两根细竹(通称鼓楗子、鼓签),打击鼓空心位置而发声。声音清脆,双健滚奏时如珠落花流水玉盘。用底鼓指挥,有时配合手势,各种乐器都随着它的指挥来演奏。指挥的方法靠音响领奏。语言丰富多变,称谓形象准确。如:单鼓健重击谓之“打”。双鼓楗同击谓之“八”。双鼓楗滚击谓之“嘟”……将上述称谓加以组合,便成为“簧头”,也称“底鼓”。它预示着内容、速度和力度。如“底鼓”强击或快击,即预示着刚强、急促。如“底鼓”轻击或慢击,即象征着柔和、轻快。如“底鼓”突然改变节奏,即提示鼓点转换或结束。

  司鼓的指挥动作既规范又规律。两手的举动都起着开、领、转、收的作用。将其动作加以归纳,可概括为指、挥、抛、领、棒、抱、按、分、放等。演奏司鼓的人称为鼓师。

  板:亦名拍板。由三块宽约6公分,长约20公分的红木或杨木板制成的打击乐器。分二组,前组两块木板,用弦缚紧,后组一块,二者以绳联结,撞击发音,主要用于歌唱和演奏乐曲时打节奏,有时也配合司鼓来领奏鼓点和指挥其它乐器,于司鼓一起合成板鼓,由司鼓者兼管。

  堂鼓:以木为框,两面蒙以牛皮,形似腰鼓,演奏时置于木架上,用木槌敲击发声,堂鼓鼓面较大,从鼓心到鼓边可发出不同的音高、音色。一般是鼓心的音较低沉,愈向鼓边则声音愈高。击奏时,音量能从很弱到很强,力度变化较大,可敲击复杂的花点,对情绪气氛的渲染能起较大的作用,是现代民间器乐合奏及戏曲音乐中常用的一种乐器。戏曲中常用于战争、升帐、升堂、刑场,起更等场面,以及唢呐吹打等。除了战争场面以外,都由司鼓兼管。

  大堂鼓(又称缸鼓):木制鼓框,面大底小,两面蒙皮,形似花盆,所以又称花盆鼓。演奏技巧与堂鼓基本相同,用木槌敲击,声音较堂鼓低沉雄壮,用于战争场面,能加重气氛。常用于戏曲伴奏,器乐合奏,有时也能独奏。

  大锣:用铜制成,圆形,直径约30公分,中间锣心约10公分,演奏时,左手持锣强,使锣面垂直,右手持槌,以槌头(用布裹成)击打锣心而发声,锣音高亢。多用于武将及袍带人物的上下场或战争战面,也常用于欢乐的器乐合奏,演奏方法有重击、轻击、闷音、掩音、打边等。

  小锣:打击乐器。形同大锣(直径约20公分)演奏时左手食指和拇指挑锣边,右手持锣板(长约17公分的竹片)击打锣心,发音清朗,多用于戏曲表演中文人、女性和丑角人物的上下场,和配合各种表演上的小动作。由于塑造人物形象及心理活动的不同。打击方法有重击、轻击、闷音、打边等。号称打击乐的

  钹(又名铙钹):铜制圆形,中部隆起如半球状,隆起部分中间有孔,穿系绸条或布带条,以两片为一副,相击发音,有大小不同的多种形制,在大锣和小锣中间加强节奏,音色尖噪,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和动力较强的性能,并起联系作用,有时也单独使用塑造人物形象。

  木鱼:木鱼最初是佛教的法器,用于伴奏寺经(即宗教歌曲),后来逐渐用于民间器乐合奏。为木制,用小槌敲击,木鱼大小不一,音高不同,在合奏中常用两个或采用一组,能奏出模仿马蹄等多种欢快的节奏型。

  梆子:大约公元17世纪左右,随着梆子腔的兴起而流行。木制,为两根长短不一硬木棒,长的一根为圆型,稍粗、短的一根稍细,演奏时,左手持圆形木棒,右手持短木棒,敲击发音,音色高亢、坚实,是梆子戏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

  二、戏曲打击乐器的组合

  根据各种打击乐器的性能和特点,进行不同形式的组合与匹配,使其发音更规范,节奏更丰富,音色更鲜明,形象更准确,意境更深远。使其更充分地表现人物身份的高低、动作的大小、语言的轻重、感情的变化和配合舞蹈、开打、亮相,以及烘托、渲染环境气氛。不同形式的组合,谓之“锣鼓经”。我国的戏曲多达300余种,唱腔各异,风格不同。就在同一种戏曲中,又有风格各异的不同唱腔流派。但惟独“锣鼓经”能够混合使用。虽然所用乐器不多,但“锣鼓经”却很丰富,多达70多个。如[长锤]、[四击头]、[紧急风]、[凤点头]、[望家乡]等等。组合的形式,可概括为如下几类:

  (1)按音色组合。其间还可细分为各种不同的色彩型。如:a、单一色彩型,即用一种音色的乐器演奏。b、混合色彩型,即两件以上的不同色彩的乐器齐奏。c、对比色彩型,即两种以上音色的乐器合奏。上列中的大锣、手钹、小锣三种乐器之间都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

  (2)按时值组合。即打击乐的各种节奏按击打的次数划分。或者说,戏岖打击乐节奏时值组合,是若干“数式”的基础,即:一、三、五、七。这种分类的方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特点是一致的。就是在时值长度上的等值性,即每种数式的最后一音的时值为前两音的时值总和。也就是说,一数式的时值等于一拍,三数式的时值等于两拍。戏曲打击乐节奏组合的多样性,都是在此基础上变化发展的。如通过“加花”发展出与此对仗的二、四、六、八的四种节奏数式。同时,也可在此基础上发展各种不同的节奏形态。

  三、戏曲打击乐器的功能

  打击乐的功能是通过节奏、力度、速度、音色、音响的细微变化和鲜明的对比,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美化演员的表演形式、强化戏剧的矛盾冲突、渲染舞台的环境气氛、摹拟特定的音响效果的。它所以被称为综合戏曲诸多艺术因素的纽带,统领全局的核心,演员艺术活动的支柱,就在于它完成了戏曲整个结构和整个舞台节奏的统一性。具体地说,不仅表演、念白、唱腔、开打、舞蹈依靠它,而且连演员内心独白的表达也要依靠它。如豫剧《拾玉镯》中,孙玉姣拾玉镯时的一段表演:孙玉姣拾情人丢下的玉镯,但又怕被人发现,于是急忙向外跑去窥视。此时打击乐紧紧伴随着她轻盈、敏捷的小台步,打出“○大大大大大大乙大乙台”,节奏由快到慢、力度由强到弱的效果。而小锣的“台”音正好打在孙玉姣窥视的眼神上。当孙玉姣发现无人时,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于是手舞足蹈,左手一指玉镯,此时打击乐紧伴之以“乙大乙台”;右手一指玉镯,又伴之以“乙大乙台”:孙玉姣急不可耐地跑向玉镯时,小锣连续击打“台台台台……”;当孙玉姣将要拾起玉镯时,突然发现动静,打击乐急忙伴之以“大大”短促有力的鼓点,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孙玉姣此时惊慌、羞涩的复杂心情。

  仅鼓和小锣通过不同的力度、速度和色彩,就把孙玉姣拾玉镯的纯朴形象作出了生动的刻画、准确的表现、有效的模拟、适度的夸张。同时,也使孙玉姣的优美表演更加音乐化了。

  孙玉姣的表演所以能够使人得到满足,就在于我们充分运用了击乐的特点,刻画了人物的内心活动,通过听觉节奏与内心节奏的谐调统一,获得了传神的艺术效果。可以这样说,打击乐的锣鼓节奏,是“打”演员的,也是“打”观众的,把演戏和看戏“打”在一起,才能完成完整的艺术创造。

  打击乐在许多民乐中的运用,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如聂耳的《金蛇狂舞》,主旋律具有鲜明的节奏特点,这一富于弹性的节奏贯穿了全曲。乐曲中加上打击乐的`热烈。它象征着光明,象征着未来的新生活,给人们以强有力的鼓舞,使民间的喜庆节日气氛得到充分体现,使原曲欢腾的情绪得以进一步发挥。

  乐曲大量运用了锣、鼓、钹、木鱼等打击乐器,它不仅加强了乐曲的节奏,而且在烘托热烈的气氛上起了重要作用。打击乐在这首乐曲中成为整个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使乐曲的民族特色更加鲜明。

  中国民族打击乐器在长期的历史流迁演变过程中,依托于中国古典哲学和传统文化的深厚背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表现体系。不仅强化了戏曲立于世界戏剧之林的地位,丰富了戏曲音乐自身的表现能力,同时,对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许多方式,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总结中国民族打击乐的特殊功能,不仅是戏曲音乐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民族音乐事业发展的需要。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5

  【摘要】高等师范院校中的音乐教育专业以培养声乐教师为主,要求该专业毕业生不仅能唱,还要会教。虽然音乐教育专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音乐教育”的特征,但是,过分注重专业化声乐演唱,忽视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与音乐教育不相适宜。本文分析了当前音乐教育的现状,探讨了如何让声乐教学更加符合现今的音乐教育专业。

  【关键词】声乐教学,培养目标,教学模式

  如今,音乐教育逐渐融入到素质教育中,社会对声乐教师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等师范学校中的音乐教育专业以培养声乐教师为主,声乐课教学不仅注重学生演唱能力的培养,更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想象力的提高、视野的丰富,为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服务。目前,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会唱不会教,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他人,难以胜任工作,这说明我们的音乐教育存在着问题,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音乐教育专业必须更新教育理念,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满足社会的需求,各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需要就教育目标、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等进行改革。

  一、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

  音乐教育对创造性思维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各阶段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音乐教师,为满足社会对音乐教育人才的需求,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教育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课采取小课形式,一名教师对人数固定的学生进行教学。优点是水平高的教师,可以很快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但教师的教学能力各有差异,固定的教师教学使学生难兼采各家之长。另外,教学中学生没有足够的实践机会。其次,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不够重视声乐教学法,课程开设很少,大多是讲座,或是毕业前进行突击教学。该专业的教师大多没有学习过教学法,缺乏教学经验。另外,对教学法学习效果的检验,也只注重理论,没有考虑实践,致使学生无法学以致用。第三,声乐课除了要求课程的教学要严谨外,实践活动也是声乐教学必不可少的。在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巧的基础上,将理论知识和声乐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找出问题并进行改进,在反复中提高自身的声乐水平,积累实践经验,这些经验也可以补充原有理论和技能的不足,促进综合发展。第四,声乐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集文学、舞蹈、音乐、戏剧等艺术素养和艺术技能于一体。因此,与以往其他学科的知识结构不同,声乐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完善,至少包括人文、音乐学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等三方面知识。声乐教师必须要有很高的人文素养。这指的是精神和道德方面的素质,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精神,是人的内在本质,也是感受幸福和快乐的能力。教师的人文素养是其人文精神和在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气质和修养,表现为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以及强烈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教师人文素养的核心是关心学生生存、促进学生发展,支撑和服务于该核心的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知识、精神和方法。声乐教师的技能代表其业务水平,包括资料的查阅、教学活动的设计、弹唱的示范、音乐知识的讲解、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和组织等,是其知识结构中不可替代的部分。技能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动作技能;二是内在的智能。在教学实践中,两种技能互相融合发挥作用。

  二、声乐教学具体实施策略

  首先,完整的声乐教学包括课前准备、课中调整、课后获取反馈信息。课前要对学生先天条件、思维方式、音乐悟性和音乐教育程度等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授课时因材施教,并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制定一分详尽的声乐教学计划,如一个学期的训练标准和目的、技术要求和要点。课前准备还包括课堂内容的准备,如课堂演唱曲目的风格、背景知识、作者以及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相关声乐发展史、作者的谱曲特点等。授课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特点、接受程度有针对性地调整训练内容。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习内容、学生的接受情况等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增加师生互动。课后,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反馈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其次,要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声乐教师是声乐教学的主要承担者,起着引导的作用。

  所以,声乐教师不仅要具备技能技巧,还要有全面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声乐教学的发展。作为声乐教师,要有较高的音乐素养和专业技巧技能,同时,也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在理论上辅导学生,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如发音器官的特点、肺部与横膈膜等器官的特征、歌唱状态的调整、声域的区分、腔体共鸣与气息的关联、声音位置的高低以及演唱时的咬字吐字、音乐的表现力、声音的判断等。声乐教师的示范演唱要精准。示范演唱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示范演唱向学生展示科学的歌唱方法,使学生在感性和理性上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技巧有一个正确、完整的概念。同时,可以感受和判断自己的演唱和训练正确与否。声乐是较为抽象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模仿中了解自己的声音特点,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独特而优美的音色。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心聆听学生的演唱,对其出现的问题加以判断解决,如声乐位置的高低、腔体开合和情感的表达等。

  第三,加强师生在课堂上的合作。在声乐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应该“相交作用”,组成“学习共同体”。声乐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解放学生的表演天性。因此,满足学生的自我需求是声乐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这个“学习共同体”中,教师起着经验共享者和讨论协商者的作用。在这个共同体中,师生之间要互动与交流,师生参与,平等真诚对待,发挥合作精神,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达成教学目标和自我超越。否则,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敬畏情绪,不愿意表露真实想法。合作中要注意两点,一是声乐教师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必须理解和熟知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要安排和设计好教学过程,深入浅出,将知识重点传授给学生,并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二是课堂上要注意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于其他人的个体,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基础会因人而异,个人嗓音条件也不尽相同。所以,声乐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之后,要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三、结语

  本文从课前教学的准备到课中的具体实施,从教学模式到教学方法,分析了目前声乐教学存在的弊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办法和方案,相信通过这些措施能给声乐教学带来一些启发。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将来的教学过程中要灵活探索和运用各种教学法,渐渐发现和找到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声乐教学改革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声乐教学的研究还要根据社会发展和需要做更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刘伟,王善虎,吕小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探析[J].宿州学院学报,20xx(5).

  [2]张晓伟.试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与综合能力培养[J].参花(下),20xx(4).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6

  一、音乐教育在中学教育中具有特殊意义。

  1、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教育是通过培养对音响的审美因素的反应来进行的感觉教育”。大量地、广泛地音乐作品,在中学音乐教育中,以歌唱、器乐、欣赏等方式,增进了学生对音乐美的认识、理解、鉴赏、创造的能力。丰富多彩地教学形式、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觉,从而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体验,情感升华、心灵净化,这样获得的音乐教育要比任何说教来得自然与真实。在审美教育的同时又融入了思想品德教育。正如贝多芬说:“音乐使人的心灵爆发出火花”。中学音乐教育是培养“爱乐人”的摇篮。

  2、现代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明确

  音乐教育目标不是把学生们都培养成为音乐家,而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音乐特有的形式、手段,培养出高尚、完美──追求真善美的现代人,这也是德育教育所要达到的。我国现阶段音乐教育目标明确规定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使学生具有感受、表现、欣赏音乐的能力;扩大文化视野,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个性的核心发展,培养合作意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弘扬民族音乐是目前中学音乐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使年轻一代了解、熟悉、热爱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达到音乐教育的社会目标。

  3、音乐的功能是音乐教育的前提

  音乐的功能主要概括为三个层面:物理、生理、心理。音乐作为一种声音,是自然的物理现象;人在有意或无意中生理上都会受音乐的影响;音乐对人的心理所产生的作用是双向性的,使音乐教育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平衡和谐发展。音乐教育是其他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这是音乐自身的美所决定的。“音乐美是一种独特的只为音乐所特有的美。这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内容的美,它存在于乐音,以及乐音的艺术组合中。优美悦耳的音响之间的巧妙关系,它们之间的协调和对抗、追逐和遇合,飞跃和消逝,──这些东西以自由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直观的心灵面前,并且使我们感到美的愉快”。

  二、中学音乐教育与德育

  1、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培养高尚道德品质,这就是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音乐教育把那些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其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均使中学生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完善人格,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例如,在澳门回归之际,一首《七子之歌》唤起了学生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游子回归祖国的牵挂。歌中唱到“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我依然……”。当唱起这首歌,学生们的民族责任感由然而升,祖国的命运、荣辱与每个人夕夕相关。当唱到“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澳门特区高高飘扬时,不少学生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2、音乐审美体验的积淀,使德育教育更深入人心

  从音乐审美体验中获得了真善美。例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中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以故事情节为线索,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当欣赏到“长亭昔别”、“楼台会”二段时,学生被大提琴与小提琴动人的旋律所倾倒,被主人公真挚地情感所感动──真;“呈示部主部主题”柔美、深情,“副部主题”旋律清新、活跃,使学生体会一种纯朴、善良──善;“化蝶”充满了浪漫与幻想,“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注重情感的体验,从而在音乐中获得了真善美。“音乐是一种毫不虚伪地反映人和人民的道德品质的语言”。

  3、对音乐教育者的要求

  音乐教师是音乐的重要传播者,又是教育工作者,又是引导者。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的,懂得真善美的人,这对音乐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音乐教学方式已不适应现代音乐教育的需要。音乐教育正面临改革,教师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转变观念、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寓教于乐、寓乐于教。更要注重榜样的作用,用自己“爱乐”的行为、思想去感染学生,形成正确的、良好的学习音乐的氛围。

  4、中学音乐教育与德育之间的关系

  ①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中收获德育

  在中学音乐教育中,教材内容应是丰富的、鲜活的,选择学生宜于接受的教学形式,由浅入深地拓宽音乐教育的空间,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同时融入德育内容。如了解作曲家的生平、作品的背景。中国作曲家冼星海的代表作品《黄河大合唱》,是中学生们是早已熟悉的,作品创作于1939年,距今已有61年的历史,但学生们唱起《保卫黄河》;聆听《黄河颂》时,依然是情绪饱满。冼星海在《我学习音乐的经过》中写到:“一个《黄河大合唱》的成功在我不算什么,我还要加倍努力,把自己的精力、自己的心血贡献给伟大的中华民族。我惭愧的是自己写得还不够好,还不够民众所要求的量。因此我又写了《民族解放交响乐》和其他作品,但我还要写,要到我最后的呼吸为止”。朴实的一段话表现出作曲家对人生执着的追求、坚定的信念、谦虚的态度。这些好的品德都是学生应学习的。学生在欣赏或演唱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时,通过体验音乐再次升华跳动的心灵,撞击出一束束音符的火花──热爱祖国、热爱生活,追求真理。

  ②音乐教育与时代接轨的必要性

  二十一世纪需要全面型的、高素质的人才和充满激情、正直的人。音乐教育应义不容辞地起到广泛而深远地作用,反映时代的最强音。音乐教育也是随时代的发展、社会重大的变革,有所突破和挖掘,有目的的培养和发展中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当前音乐是纷繁的,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面对这广阔的音乐海洋。教师与学生需要沟通,相互学习,最终是使学生达到中学音乐教育目标。

  ③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德育

  音乐是表演的艺术,给学生实践的舞台,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相互学习,磨练毅力是必不可缺的。在实践中学生们成为传播“真善美”的小使者。在多次艺术节、合唱节比赛中,学生们不但在艺术水平上有所提高,并且体验到了要付出很多心血,不具备优秀的意志品德将无法完成。

  中学时代的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是中学教育领域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都是要培养附和时代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教育才会产生效果。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地反映和影响着人的思想感情。音乐美感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浸入中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审美体验的积淀,产生巨大的行为力量。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树立理想、陶冶情操、而且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音乐是一种奇妙的语言,无时无刻不在抚慰着人们的心灵。真善美从音乐教育中获得。

  参考文献

  注:

  ①引自《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第10页

  ②引自《论音乐的美》第38页

  ③引自《乔治.艾涅斯库的创作在罗马尼亚音乐中的作用长地位》载《音乐译文1958年第2辑第56页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7

  引言

  对于基本的素质教育而言,音乐教育是一门较为基础的学科。从本质上来讲,素质教育和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一样的。在素质教育中充分体现音乐教育的作用,是现代社会的要求,更是时代的一种趋势,是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我国教委提出,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时候,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上,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也要重视音乐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这对于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平台。本文以职业技术学校为例,阐述了音乐教育的本质,分析了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最后对素质教育中进行音乐教育提供了几点建议,具体内容如下:

  一、音乐教育的本质

  生产力发展的一大成果就是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是在物质文明基础上建立的,是把音乐作为主要的对象来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音乐教育是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传承社会文化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对人的综合素质有提升作用的社会活动。音乐教育面向的是青少年和儿童,它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间接的反映作用,对统治阶级的主流思想意识起到了体现的作用。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中的一部分,它不单单对艺术美有展现的作用,并且还有审美教育的作用。所以说,音乐教育的本质就是对美的审判的学习,它是通过音乐来作为一种媒介而进行的审美教育。

  二、音乐教育的最终目

  素质教育在教学培养时会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德育素质指的就是青少年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感,正确的政治理念以及集体主力的思想观念、信念、道德理想和行为等。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有很多种方式,但是音乐教育起到的作用是德育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对于学生的健康心理的发展来说,音乐教育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它可以让学生学会审美,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并且音乐也是能够表达并且激发感情的一种艺术,爱国之情、振奋之心等德育教育都能够通过好的歌曲来进行表达。此外,音乐教育还可以群体进行,让学生具有一定的集体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责任和作用,体会到自身价值在群体中的实现,这样能够激发他们对集体活动的热情。

  三、如何在素质教育中进行音乐教育

  (一)分层要求和分层测试

  因为在高职院校内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智水平是不同的,所以说,我们对待所有的学生都应该因材施教,按照素质教育规定的相关内容来进行教学。我们可以把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分层处理,第一层就是准确把握好音乐的相关节奏,要做到吐字和发音足够清晰,能够对不同的器乐作品和声乐进行辨别;第二层是能够表现作品的演奏、歌唱和视唱等,对合唱中音色、发音以及各种乐器都能够有所区分,用不同的标准来对学生进行教学测试,这样可以对学生的热情有所激发,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从而使音乐教育得到发展,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完善。

  (二)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一个地方,是为了学生发展各自的特长提供舞台的场所。所以说,青少年在进行文化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利用好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加强自身的训练,培养自身对音乐的兴趣。比如说,在宿舍的时候,可以联合舍友一起创造舍歌,加入属于自己的一份创意,让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竞争,促进学生对于音乐教育的热爱。通过实践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结语

  通过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看出,音乐教育是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音乐素养和修养的体现,是一个国家、民族、社会的文明发展、文化修养、生活质量和精神风貌的体现。所以说,音乐教育对于人类的文明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音乐可以渗透到人的灵魂深处,让人们获得一种超越科学的启迪。素质教育中明确指出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素质教育的实施也为学校的艺术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广阔的平台,音乐教育也开始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艺术教育开始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努力发展素质教育,让音乐教育发挥好它对于素质教育的作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让音乐教育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8

  1. ”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专业“ “音乐教育”是指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或者音乐学院中的音乐教育专业。而“音乐表演”则是指音乐学院中的“音乐表演”专业。如:声乐专业、器乐专业、作曲专业等等。 在现行体制下,二者之间最大的相同之处在于:其教学目标都是培养我国急需的各类音乐人才。前者是以培养各类院校的音乐师资为主。后者则是以培养各类艺术院团的音乐表演人才为主。当然,也不排除“音乐教育”能培养出优秀的音乐表演人才,音乐表演专业培养的人才也可以到各类院校担任教学工作。

  这一点也是由音乐教育特有的互通性所决定的。然而高师音乐教育与音乐学院的音乐表演教学毕竟有着不同的地方,首先表现在两类高校在专业学科设置与专业教学的程度等方面是不尽相同的。前者既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专业技能,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作为音乐教师的职业能力。而后者则可能更偏重于专业音乐表演人才的培养。这种差异导致了二者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不同侧重。

  我认为,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应是高师音乐教育的主攻方向。音乐学院的音乐表演专业在教学方向上还应有更宽广的层面,即在承担培养各类学校音乐师资和音乐表演人才并不断提高其质量的同时,需要从更加长远的目标着手,逐步培养能承担音乐学各学科专业课题研究、民族音乐文化建设、公众音乐教育普及、音乐知识传播、音乐教育事业建设规划等诸多方面的专业型人才。同时,还应该在提高整体国民艺术素质,发展全民族文化艺术事业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2.关于音乐教育的专业教学实践

  美国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早在1998年就开始制定了音乐教师标准,从8各方面详尽而具体的规定了音乐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作为音乐教师除了具备音乐专业知识技能外,还应具备全面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学生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将这些知识不断构建成自身的知识体系,并能够在音乐教育实践中灵活运用。

  在音乐学院的固有教育体系中,长期以来受“专长教育”意识的影响,似乎已经习惯于以培养“专业继承人才”为教学目标。致使专业重点过细、专业口径过窄、专业师资过于单一,学生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不宽、文化素质不高、适应能力不强的现象出现。以至于有家长发出“我的孩子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好,所以只有考音乐院校”这样的感叹!甚至诸多音乐学院的毕业生也呈现 “功利意识太强、专业知识面太窄、文化底蕴太过薄弱”的特点。究其原因, 教学理念的偏差与课程规划的不合理可以说是首当其冲。

  要纠正目前我国音乐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诸多不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强调“音乐教育”的实践能力:培养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必须认识到,“音乐教育”是面向社会公众的教学方向。所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应当始终考虑并努力改善的教学重点之一。

  2.1.1综合音乐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从“一专而长”到“多专并长”。如:在学生参加的各类艺术实践(校内演唱汇报、校外公开音乐会、专业技能比赛、舞台实践活动、社会音乐活动、音乐作品创作实践等)中,训练学生的自主能力,从拟定计划开始、经过组织排练、到实施具体的实践演出活动、再到最后总结存在的问题与实践收获。培养学生从事综合性音乐活动的实际能力,并从社会公众对音乐的认知角度评价其质量与意义,这对于培养学生综合音乐素质将大有裨益。

  2.1.2音乐教育实践能力。可分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两类形式。鼓励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单位或进行社会调查,在学校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化、公众音乐知识普及、对外音乐交流等方面开展实践。同时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撰写与提交有一定深度的实习研究报告,锻炼学生在进行音乐文化与音乐专业知识的传播、辅导、教学、交流等方面的实践能力从而使其积累必要而可贵的实践经验。

  2.2.对照“音乐教育”的教学方向根据各地音乐学院实际实施教学的具体情况,进行以下四个试点课程板块调整。

  2.2.1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公共必修课,按照国家教育部相关规定执行。

  2.2.2专业基础课:视唱练耳、乐理、和声、复调、曲式、音乐风格与体裁、合唱与指挥、钢琴基础、形体与舞蹈、曲式与作品分析等;音乐教育专业课:教育心理学、音乐心理学、音乐传媒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学实习等;声乐理论与演唱:声乐(小组课、个别课)、艺术指导 课、歌唱呼吸训练课、声乐教学法等;器乐基础与演奏:器乐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等。 2.2.3公共选修课:在全院范围内跨系选修并取得学分的课程;专业选修课:在“音乐教育”系或专业内可选修并取得学分的课程。 专题讲座:由本校专家和校外专家主讲的相关研究专题、文化专题、艺术实践专题等

  ,由学生撰写报告根据实践情况给予计算学分。

  2.3教学方法与授业形式应有所改革

  当前音乐教育的教学,基本上仍是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单项技能传授”,这容易因教师自身专业水平高低和艺术特点的不同,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的获得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是不利的。

  2.3.1首先,应考虑将“单项技能传授”的教学方法逐步调整为“多项知识综合教授”,即力求技能点与知识面的有机统一,既掌握了独立的专业知识(如声乐、器乐等)又能与系统的综合性知识(如音乐史、专业教学法、教学心理学、舞台实践经验等)融会贯通。而过去常有的“一学期唱几首歌、一年弹几支曲”的现象则必须避免。

  因此,我们提倡把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前后连贯、左右疏通”, 使其形成“立体”的逻辑思维和综合运用理解的能力。练“视唱”的时候增加对视唱乐曲的“旋律与和声”讲析;分析音乐作品时应讲到其涉及到的音乐史、文化史的深层背景知识。

  2.3.2从专业教师“一对一或一对几的教学”里我们不难看出,现今音乐学院的音乐教育”的专业教师大多是“单一专业“教学体制培养出来的,所以或多或少的带有一定的单一专业的局限性。

  2.3.3在保证音乐教育学科体系科学性与系统性的前提下, 本着让学生具备多元化知识结构的原则,适当调整专业必修课程,增加开设专业选修课程,强调选修课程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培养学生对不同知识的探究意愿,拓宽学生的认知面,强调其综合素质的培养,为社会输送具备多元化复合型知识结构的音乐教育人才。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专业要在教学实践的改革中有所进步并取得实效,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作为教育机构的相关高校,是否能在当前教育改革现状富于变化与高速发展过程之中,准确的把握住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合理定位各专业学科的本质特点,狠抓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

  从提高全民整体文化素质的思想高度,以一种大教育、大文化的发展的目光,去努力关注音乐教育事业,推进符合中国国情的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德隆.高师音乐教育学概论[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xx.

  [2] 王跃珍.试论高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几个问题 [J] 音乐探索,20xx(2)

  [3] 蔡世贤、吴远雄.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突出示范性——探索新的面向21世纪的教学体系[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4]教育部.国家音乐课程标准[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5] 吕玲、冯坚.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探索高师声乐教育改革[J].中国声乐、20xx(3)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9

  〔摘要〕目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模糊不清、教学内容倾向技艺、评价体系过于单一等。一言概之为重专业技能学习,轻综合素质培养。以此导致的后果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难以符合社会需求,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严重脱节。湖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根据自身发展状况结合“卓越音乐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主要从三个方面对音乐教育培养模式进行思考。第一,明晰师范性音乐教育培养目标。第二,丰富应用型音乐教育实践内容。第三,建立双导师指导培养方式。通过以上培养模式的更新,以期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基础教育教学规律,具备乐教、能教、善教意识,具有扎实音乐专业功底、能完全胜任中学音乐教学、管理和教育科研工作的创新型音乐教育者。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师;培养模式;湖北师范大学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模糊不清、教学内容倾向技艺、评价体系过于单一等。一言概之为重专业技能学习,轻综合素质培养。以此导致的后果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难以符合社会需求,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严重脱节。此类问题成为制约高师音乐教育发展的瓶颈和阻碍师范院校音乐学科发展的鸿沟。从总体环境来看,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近十年获得了飞跃的发展,各地师范院校纷纷开设了音乐教育专业,竞争日趋激烈。为提高教学质量、稳固学科基础、创新教育特色,湖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近年来致力于探索音乐教育发展之新思路,摒弃不符合时代要求陈旧教育理念,力求为本地区乃至全国培养更优秀的音乐教育人才。从自身发展来看,湖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于20xx年正式创建。现有音乐学、舞蹈学和舞蹈表演及播音主持四个专业。20xx年开始招收课程与教学论(音乐)、音乐美学等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0xx年成为“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艺术硕士学位授权点。自20xx年起开始招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音乐学院自身的快速发展与音乐教育培养模式的陈旧形成了一个矛盾共同体,迫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新的音乐教育模式。综合内外因素的考量,音乐学院诚邀兄弟院校专家教授、地方音乐教育同行多次举行会议,共同探讨我院学科建设发展之路。以期培养开阔的教育视野以及较强教育教学实践和发展能力,具有扎实音乐专业功底、能完全胜任中学音乐教学、管理和教育科研工作,具有中学音乐教育专家型潜质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二、明晰师范性音乐教育培养目标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到底要培养具有什么样的音乐人才呢?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呢?是培养专业音乐表演人才抑或是音乐教育人才?这个问题一直较为模糊而处境尴尬。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基本音乐文化素养的人,而不是音乐专业人士。①毫无疑问,高师音乐院校应该是以培养合格的音乐教育人才为终极目标的,而非音乐表演人才。很多高师院校在理念上是认同这一观点的,但在课程设置上却倾向于模仿专业音乐院校,课程设置中钢琴、声乐等技能性课程比重较大,对其他教师教育类课程相对忽视。诚然,期望能培养出优秀的演奏家、演唱家的愿望无可厚非,但师范类音乐教育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是通过四年的学习将学生培养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应具有的教师素质既是全面的而非单一的,既是人生导师也是音乐教育者,既有教师水平也有专业能力,既有班级管理能力也有音乐引导能力。因此,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目标不能简单地以某种专业技巧的提升为主要目标,而应以完善的教师职业素质为首要任务。湖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新时期背景下结合“卓越音乐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转变教育理念,重新定义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基础教育教学规律,开阔的教育视野以及较强教育教学实践和发展能力,尤其是具备乐教、能教、善教意识,具有扎实音乐专业功底、能完全胜任中学音乐教学、管理和教育科研工作,具有中学音乐教育专家型潜质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具体表述为:第一,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高尚,献身教育事业,追求卓越教育,教育视野开阔,敬业爱岗,爱生乐教,严谨治学,人格健全,团结协作,不断进取。第二,具有厚实的学科功底。专业基础课程、学位课程、教育类理论课程成绩优良。第三,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普通话、英语、计算机水平三项中至少有两项比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毕业应达到的等级至少高出一个等级(必须是国家测试等级);其他必修的教师职业技能必须达到学校测评的良及以上等级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至少具有1项特长。第四,具有良好的科研素质。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教育科研的各个环节;积极参与教师科研,并在导师的指导下至少成功申报并完成1项校级及以上教育科研项目。如果该研究成果公开发表,可替做毕业论文。第五,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具有开拓进取、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意识和首创精神。不断去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新路子,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从而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实现新提高、寻求新突破,不断超越自我。第六,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不断拓宽自己知识的广度和视野,不断提高和扩充自己的知识层面,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储备宽广的跨学科、跨专业的相关领域的知识。根据卓越计划项目而修改制定的培养目标改变了以往只注重专业技能发展的状况,强调音乐教育在知识及相关知识领域的全面性。并突出了音乐教师的职业素养,为学生在毕业之时顺利入职、适应工作环境、挖掘自身潜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丰富应用型音乐教育实践内容

  高师音乐教育主要培养中学音乐教师队伍。因此,教育实践环节是他们必须参与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识结合,同时也是他们走向教师岗位的前期准备。教育活动本身是一种社会实践,是一种改造、培育人类本身的活动。教育科学本身也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是为教育实践服务的。②音乐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因此,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更应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③但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实践内容上还存在诸多缺失,难以使学生通过相应地实践环节后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主要表现为实践次数较少、实践内容单一等方面。针对此类问题,湖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进行了相应改革。推行分级实习制。分级实习制是指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每学期或每学年都进行一次实习的制度,促使学生及时发现知识结构、职业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以期通过学习-实践-学习的循环反复巩固知识水平、教师能力。在以往的课程设置上只在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安排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期。学生在实习结束后发现了自身在知识结构上、班级管理上尚存诸多问题,此时学生有极强的求知欲,想通过努力学习弥补不足。但却难以再有时间回归课堂。因此,改变现存的单一实习制以促进学生教师能力发展成为我们急切解决的问题了。丰富实践内容形式。过去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内容主要由专场演出组成。这能较好地促进学生在专业技能上的学习,提高学生在器乐、声乐上的表演能力。但作为未来的师资力量只强化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提升作为一名教师的其他能力。为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教师潜质,我们进一步丰富了音乐教育实践内容形式,将实践内容分为两个模块。一个是教师教育实践模块,一个是专业技能实践模块。教师教育实践内容包括教师礼仪、教师职业技能基础训练(普通话、粉笔字、毛笔字)、班主任管理与工作、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中学音乐教学设计基础、中学音乐教材分析与研究、音乐软件的应用与网络学习、“我的教师梦”演讲比赛等。这些实践内容旨在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将一名优秀的中学音乐教师所应具备的听、说、读、写等能力逐步提高。专业技能实践内容包括艺术沙龙(音乐与诗歌研讨活动、地方音乐文化研讨活动等)、中学音乐教学设计、优秀中学音乐教师案例分析、小乐器制作与合奏、中学舞蹈创编、校外中学音乐课堂见习等。这部分实践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巧及专业相关知识的能力,奠定学生的专业基础。

  四、建立双导师指导培养方式

  在培养方式上,建立双导师制的指导制度。以湖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为轴心点,加强建立与地区音乐教研室、地区各中学合作平台,打造开放式卓越音乐教师培养模式。使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专任教师与中学一线实践指导教师形成“共同体”,共同制定见习培训方案与目标。具体措施为:1、校内教师与校外中学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全程相结合。聘请本地区各中学的优秀音乐教师,通过特聘方式把这些教师纳入到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实践导师队伍中,使这些导师在卓越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上发挥其特长,促进其教师专业发展。2、音乐理论学习与中学音乐教学实践体验相结合。以三位学生为一组配备学院教学理论指导教师和中学实践指导教师,使学生能够从不同学术背景的资深教师处获得切实的指导。由校内导师、中学导师共同授课、指导,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采取丰富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学生共同学习与个性音乐习相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比赛、课外活动等形式,带动、促进学生能力提升。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在第一至第六学期,每学期都设有教育见习周,要求学生和指导教师都要亲自到中学进行观察和学习。将教育实习时间延长至一个完整学期,第八学期的毕业论文题目由“双导师”共同协商确定,中学一线实践指导教师提供论文的实践资源。3、应用音乐理论知识与解决音乐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相结合。大学一、二年级时期校内指导教师跟踪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情况,并及时做好指导工作。校外中学一线教师则根据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大学三年级时中学一线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教学问题给予一定的提示,逐步过渡到由学生自行解决问题阶段。大学四年级则完全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最终获得完整的音乐教师职业能力。

  五、结语

  湖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针对音乐教育专业新型培养模式探究主要从三个维度进行了思考。明晰培养目标是对培养模式探究关键所在,有了清晰的培养目标就有了正确的导向,才能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继而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培养合乎社会需求的音乐教育人才。丰富的音乐教育实践内容则是强化音乐知识结构,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举措,是巩固理论完善职业素养的有力保证。构建贯穿大学四年的双导师指导培养方式则能及时地了解基础音乐教育的动态和自我不足,适时地作出调整以更好地完善自身。通过以上培养模式的更新,以期培养“以人(生)为本”音乐教育理念具有优秀的专业技能(演唱、演奏、示范、解读)、良好的职业能力(沟通、交流、协调、合作)的创新型、应用型卓越中学音乐教师。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10

  针对音乐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普通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要以社会需要为根本,把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放在首位,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促进就业。

  由于毕业生实习是就业工作的前奏,是检验音乐理论与技能以及个人综合教学能力的试金石,所以,指导好实习教学,是学校把毕业生推向市场、提高就业率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实习情况

  1.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实习现状

  (1)实习缺乏足够的时间;(2)实习缺乏全局性、系统性安排;(3)实习缺乏实质性的管理与指导。

  2.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实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部分毕业生文化素质较低,艺术素养不高;(2)部分毕业生教学观念落后,方法陈旧、呆板,模式单一;(3)部分毕业生教学视角狭窄,缺乏音乐基础教育的观念;(4)部分毕业生的心理状态没有及时调整到位;(5)部分毕业生容易忽略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目前,艺术课程改革使高师毕业生面临就业问题:一方面遭遇中小学师资紧缺的困境,另一方面却是高师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无法顺利就业。这一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校扩招对就业形势影响较大;(2)就业率较高,但专业对口的较少;(3)择业观所造成不平衡性对就业造成较大影响。

  三、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对策

  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客观评价自我

  (1)坚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

  首先,高师毕业生应树立“有奋斗,有贡献,才有发展”的观念。其次,学校应坚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毕业培养全过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是实施就业引导工作的灵魂工程。

  (2)珍惜眼前的就业机会,才能找到“适合”的工作

  首先,毕业生要认清严峻的就业形势,珍惜每个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其次,毕业生要在普通的工作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

  2.加强音乐基础知识与艺术素养的学习和培养,提高自身综合的素质,成为一专多能的“多面手”

  3.增强职业责任感与角色认同感

  综上所述,高师音乐教育应进一步明确自身所担当的社会任务,以社会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职业需求为杠杆,在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面前及时调整自己,这样才能使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明确自身定位,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实用性,有效缩短师范生与中小学音乐教师两种角色之间的距离,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11

  一、加强大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从思维的角度来看,人的思维分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类,二者不可分割。如果只重视期中的一种,就是不健全、不全面的思维,它可制约一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钱学森说:“只注重逻辑思维,埋头于细节,易犯机械的、片面的毛病,缺乏整体的有机联系的认识。正因为受到了艺术方面的熏陶,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钱学森认为形象思维是取得科学成就的关键。爱因斯坦也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二、大学音乐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和拓展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人才之间的竞争也愈来愈白热化,社会对人才的培养在新形势下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集中体现在社会越来越需要以创新能力为重点的高素质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具体到大学教育中来,就是要转变传统教育中单纯重视知识化、科学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科学与人文并重的高校教育模式。从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大学教育除了关注专业教育以为,更应该贯彻“通识教育”的指导原则,在学生掌握基本的、必要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广泛地认识和了解其它课程的知识,特别是艺术方面的知识。科学和艺术从一开始就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互相配合、互相渗透,共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认为,高校只有加强艺术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和拓展,同时提高二者的教育水平,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具备健全人格的、有着丰富创造力的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实现大学音乐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和拓展

  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正是由于音乐与生俱来存在的特质,使得大学音乐教育在陶冶学生的情操、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等方面表现出其他专业学科不可取代的优势。新形势下,普通高等院校应强化创新创新意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己任,实现大学音乐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和拓展。结合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大学音乐教育的创新改革以及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和拓展,都必须以转变教学思想和理念为前提。一方面,普通高等院校应充分认识到大学音乐教育并不是简单设置一门音乐教程,而是要充分认识到其在育人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普通高等院校不能用专业音乐教育的眼光和要求来看待音乐教育,而使得音乐教育的发展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再一方面,大学音乐教育应将学生的专业需求有效的纳入到教学体系中来,满足学生的专业诉求,充分发挥为专业教育服务的功能。

  (二)调整和优化学科体系的建设

  随着我国高校教学创新改革的不断推进,大部分高校已经意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普遍设置了与艺术相关的课程,各个大学音乐课程的设置率逐步上升,以及大学音乐社团、音乐比赛层出不穷,这都有助于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但也存在着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第一,将音乐课程设置为必修课,适当增加音乐课程的学分比例,同时应当对学生的专业教育课程、音乐教育课程的教学时间进行科学的分配,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第二,建立多样化的音乐课程。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多大学对学生的艺术选修课程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学生只能在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课程中选择一门。第三,高校要保证音乐课程的教学时间,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兴趣,将音乐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促进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融合和拓展。音乐是一种非语言和非具象的艺术,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以及不确定性特点给学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营造了更多想像的空间,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和创新能力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大学音乐教育应当通过音乐课教学和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加强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和拓展,促进其身心各方面和谐全面发展。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12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音乐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加突出,音乐教育在培养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已逐渐被全社会所认识。

  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应主动适应基础音乐教育改革

  1.应注重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正确的、坚定的思想观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能表明自己的音乐观、教育观和教育思想;能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来鉴别、评价音乐艺术作品,帮助学生从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形式美各个方面来欣赏、理解音乐,使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2.强化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

  音乐教师应具有“讲、写、唱、奏、演”五个方面的能力。“讲”是指教师具有较强的音乐课堂教学能力;“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板书能力,二是指撰写工作总结和科研论文的能力;“唱”是指教师的歌唱能力和自弹自唱的能力;“奏”是指教师的钢琴伴奏能力和器乐演奏能力;“演”是指舞蹈表演能力,教师开展课外音乐活动和音乐“第二课堂”的能力。同时还要具有这样的一些知识和技能:声乐技能与歌曲演唱,键盘乐的弹奏与即兴伴奏民族舞蹈与儿童舞蹈编导,合唱队训练,指挥常识,少年鼓号队训练,文艺晚会的排练,组织与节目排演,良好的乐理,较好的口才和组织能力等。

  3.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要懂得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各种著名的教育思想体系和方法,用以指导自己的音乐教育实践;掌握并能运用基本乐理、和声学、曲式学、中外音乐史等有关理论知识,来指导欣赏、合唱、合奏等能力;要掌握系统的音乐理论知识;具有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一或两门的外国语言;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工作和学习;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二、改革建议

  1.建立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以中小学音乐教育为出发点。要改革不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课程内容与形式,建立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声乐教学中,要“唱”“教”结合,也就是说既要让高师教育专业的学生自己会唱歌,又要学会教别人唱歌。不仅要掌握声乐艺术规律,而更需要掌握声乐教学规律,以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需要。此外,高师的声乐教学课程应纠正重技能、轻理论的偏向,在适当开设原有的技能小课的基础上,增设和充实以声乐基础理论和教学法为中心环节的教学内容。

  2.挖掘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潜能,改进教学方法

  (1)高师音乐教育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是运用“传授”和“灌输”的方式,这种方法没有把知识、技能技巧的学习和教学能力的培养有机的融合起来,贯穿在学习过程中,而且在时间安排上将课程学习和教学实践分开。学生在大部分学习时间里很少主动意识到自己的未来角色及其与现在学习的关系,只是到最后一年的教学法课程学习和毕业实习时才开始体验教师角色,才开始对自己是否已经具备教师素质和能力有所认识。作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仅会弹会唱是不行的,关键是学会怎样教人会弹会唱。可根据学生的程度编成若干学习小组,相互讲解、辅导,激励学生的自我求知欲和主观能动性。变“教会学生”为“学生会教”,求得知识与应用的统一。

  (2)在高师音乐教育中,应提倡“基础理论相互渗透,基本技能交叉运用”的教学原则,比如讲“合唱”贯穿“和声学”,融入“和声”的知识;练“视唱”时增加钢琴曲的“旋律”;上“钢琴”课时锻炼“视唱”的能力。这样就使学生在单科知识的学习中,增加多维的视角,进而提高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3)高师音乐教育应该是“通才教育”基础上的专才教育。让学生在拓宽知识面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需求寻找相关的结合点。这样就避免了教学中偏于“专、深、窄”的现象。特别是技能课教学中,有些教师一味的求深,让学生不合实际地练大型曲目,其结果只能是“一学期唱几首咏叹调,一年弹几首奏鸣曲。”需要强调的是在多能的基础上去实现“专”,力求“通才”与“专才”的统一。

  三、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应结合新音乐课程标准,提高自身能力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结合音乐课程标准可采取以下措施:让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了解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现状及新教材的使用;了解“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等课程目标的学习;将新课程纳入《音乐教育学》课程中。音乐教育学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重要的一门必修课,它涵盖音乐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是理论和实践结合,并和教育改革有实际联系;要组织师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音乐课程标准》,并结合实际进行讨论,在教学中结合新课程标准,实施自我掌握运用的能力。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13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目前是我国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主要渠道,担负着培养合格基础音乐师资的重任。然而大部分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教学实践能力低下,无法尽快融入中小学的音乐课堂在我国几乎是一个普遍现象。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自20xx年《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开始到20xx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再次颁布已经进行了整整十年,在这十年间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转变着旧有的教育观念,不断吸收并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得到了大幅的提升。然而,当高校面临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时却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基础音乐教育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不仅影响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决定着基础音乐教育改革持续发展的生命力。虽然我们的一些高校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如何调整该专业的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如何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更好地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各高校还未能找到一个能够得到共识、推而广之的有效方法。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提高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这一问题,希望能够对本专业的发展尽一番绵薄之力。笔者认为,要提高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以下几点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转变思想观念,明确专业方向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参照专业音乐院校,过分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却很忽视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主要培养方向是中小学音乐教师,是能够从事基础音乐教学或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而非从事音乐表演的专门人才,这一点和专业的音乐学院有很大的出入。因此,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首先应该以培养合格中小学音乐教师为基本点,追求的应是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依靠的是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广博,教学理论与技能的积累,而不仅仅是某一项专业技能的精深。这一观念目前在我国部分开设音乐教育专业的音乐院校的教学管理人员中有了一定的共识,然而以下两类人群思想的转变也将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改革的关键。首先是教师思想的转变,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师多来自各专业音乐院校,他们对自己的专业有着美好的追求,然而他们大多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理解并不透彻。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实行分科教学,各专业教师往往各自为政,教师只关心学生在本专业的学习,很少关注学生在各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方面的融会贯通,更不会注意基础音乐教育与自己的专业有着怎样的联系。因此,只有各专业教师清晰地认识到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才有可能主动将自己的专业课教学与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其次是学生思想的转变,据笔者多年在高校音乐学院执教的经验来看,无论哪个专业的学生,他们多以展示自己的专业技能为荣,上得舞台或上过舞台成为他们津津乐道的事儿,因而多在专业技能的学习上花费功夫,然而他们忽视了自己的专业方向,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是专业技能比不过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教学技能也相当欠缺。因此,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也应该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专业方向,从而使自己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笔者建议在该专业学生进校之初便应该开设相应的课程或专题讲座培养他们的职业规划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贯穿于大学学习生活的始终,这样既使他们的学习有了动力,又不至于迷失了学习的方向。

  第二、调整课程结构,加强音乐教育类课程

  目前音乐教育的专业课程可分为公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教育实践的几个部分,除了基础的教育学、心理学之外,与学生教学实践能力息息相关的音乐教育类课程主要集中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或教师教育课程、教育实践中,大多在本科三、四年级开设。大多数高校目前只开设了一门必修的音乐教育课程,课程名称主要为音乐教学论、音乐教育学、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等,有少部分院校开设了一门以上必修音乐教育课程,有的院校还开设了少则一门多则四五门的选修音乐教育课程,这些课程多为必修课程的扩展,如中外音乐教育史、音乐教育心理学等。随着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将越来越意识到音乐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增加音乐教育课程必将成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改革的趋势。然而单纯数的增加并不意味着质的提高,怎样科学地调整课程结构,增加适用的音乐教育课程才是我们更应关注的问题。因此以下几点是值得我们思索的:一是音乐教育课程在音乐教育专业各类课程中是否真正占有核心地位,各音乐教育课程开设的时间是否贯穿于本专业大学四年的始终,该类课程是否真正受到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的一致重视;二是音乐教育课程是否真正贯彻了“以学生教学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观念,如果开设的音乐教育类课程仅仅是数的增加,那只是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因此音乐教育课程必须紧紧地围绕胜任基础音乐教学的培养目标来,必须注重实用性,笔者建议可开设中小学音乐教材教法、中小学音乐课堂乐器演奏、中小学音乐课课例鉴赏等实用性课程,其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三是音乐教育课程是否能够立足于本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目前许多音乐教育类课程主要借鉴了国外一些知名的音乐教育思想(如奥尔夫、达尔克罗兹、柯达伊等),并辅以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然而基于本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教学方法却几乎没有,学生只能运用国外的音乐教学法对我国民间音乐素材的音乐作品进行教学设计,有时候未免牵强附会,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开设基于民族音乐文化的音乐教育课程。

  第三、改变教学模式,注重课程融合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大致可分为音乐技能类课程、音乐理论类课程、音乐教育类课程,每一类课程对于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建构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这些课程各自为政、互不融合,那么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这些课程必须协同作战,才能达到1+1>2的效果。

  对于音乐技能课程来说,首先要使学生明白学习音乐技能课程的目的,音乐教育专业学习音乐技能课程是以舞台表演为目的还是以当教师为目的,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然而许多学生对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未弄明白,总是把他们所谓的专业摆在首位,忽视其他课程的学习,虽然大部分音乐教育专业都设置了主修课程,殊不知这仅是音乐教育专业一专多能的需要,而远不是上舞台当表演家的需要。而一些专业技能课的教师总是希望他们的学生在专业上有所发展,总是用专业院校的方法和标准来要求他们,以至于很多学生虽然唱了一些大型歌曲或歌剧选段,演唱简单的少儿歌曲时却束手无策,虽然演奏了一些较大型器乐曲,进行简单的儿歌弹唱却一筹莫展。正由于这些原因,许多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技能上既达不到舞台表演的标准,又不知道怎样将自己的音乐技能与知识应用于音乐教学,缺乏音乐教学的实践操作能力。居于以上情况,音乐技能课程的教学除了技能技巧的学习之外,首先应培养学生的教师角色意识,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技能技巧,还会主动思考如何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教学规律,如何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题,如何将学习所得运用于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其次应开设一些与中小学音乐教学结合紧密的技能性课程,如自弹自唱、即兴配奏、儿歌表演唱、小型课堂乐器演奏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学生的专业技能转化为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能力。

  对于音乐理论课程来说,除了少部分有志于将来从事理论研究的同学,大部分学生都不够重视,认为理论学习枯燥无味,又不能像技能课那样用于音乐表演,学习完全是迫于考试的压力。然而不要说音乐技能技巧的学习有赖于音乐理论的学习,就是从音乐教师需要的综合素养来看,对音乐本体的分析、音乐相关文化的掌握无不需要扎实的音乐理论根底,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做音乐教师中的“巧妇”,广博的音乐理论知识就是“巧妇”手中的米,我们不难想象如果没有音乐理论知识的建构,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将宛如空中楼阁。因此,首先要增加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笔者建议可改变仅由教师讲授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将理论课程学习中一些简单的内容交由学生讲解,教师加以引导和补充,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笔者在所任教的音乐鉴赏课程中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学生最开始在面对教材一大堆文字叙述中要么不知所云,要么照本宣科,经过不断的实践,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得到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同时,笔者让学生通过网络等资源寻找教学音像资料,面对网络一大堆参差不齐的音像资料,学生由最开始不会辨别到后来能够找到艺术水平较高的音像资料,可以说鉴赏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为将来寻找教学资源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对于音乐教育类课程来说,要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绝不可能单打独斗,要和音乐技能课程、音乐理论课程协同作战,要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将所学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与音乐教育理论与教学技巧联系起来,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此外音乐教育课程应改变教师单一说教的模式,开发各种实践形式,比如课例鉴赏、教案写作、中小学音乐课情境模拟、微格教学、说课实践等等,总之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小学音乐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第四、增加实践形式,拓宽实践渠道

  增加实践形式,拓宽实践渠道可以说是提高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关键,传统的专业实践主要包括艺术实践与教育实习,艺术实践主要是对学生音乐技能方面的展示,教育实习主要包括中小学教学实习与实作,一般安排在音乐教育专业的第四学年,无论从实践的形式还是渠道来看,对于培养学生音乐教学的实践能力来说都远远不够。笔者认为要拓宽学生的实践渠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增加学生课堂实践的机会,这主要是指学生在专业课程的课堂中进行模仿式教学。比如音乐教育类课程,以笔者长期执教的音乐教学论课程为例,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教育观念、教学规律,最终培养学生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能力,因此在这门课程中,笔者不仅讲授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理论知识,更开拓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模仿中小学音乐课进行教学,从教材分析到教案写作再到课堂实践,学生从模拟的环境中教学实践能力自然得到提高。再如基本乐理、和声、曲式、中外音史等音乐理论类课程,每门课程都是中小学音乐教学所需要的知识,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同样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截取其中较为简单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自行预习→上网收集资料→PPT课件展示的方式将教学内容讲授给大家,教师进行引导与补充,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文字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理解教材的能力等等,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也是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教学实践能力。而音乐技能类课程,无论是钢琴、声乐还是器乐,需要的是综合性技能的运用,最忌讳的是学生一味埋着脑袋学,有时候更需要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学?学习内容之间有什么逻辑关系?遇到问题是有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都需要老师引领,如果适当开设一些技能类的大课,我们就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课堂实践的机会,让高年级同学在初始入学的大课中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无疑会得到提高。二,提供综合性的艺术实践活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艺术实践活动多是单一的音乐技能的展示,如钢琴、声乐或其他器乐,笔者认为可以开展综合性的艺术实践活动,如自弹自唱、即兴配奏、合唱指挥等,这些都是中小学音乐教学必备技能,开展综合性的艺术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对这些课程的重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音乐技能的能力,也将有利于学生中小学音乐教学能力的提高。三,建设教学实习基地。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一般在大四进行,当前的情况是集中实习少,分散实习多,实习时间短,不易老师指导。笔者建议高校可以和当地的中小学进行长期合作,建立教学实习基地,将一至四年级的实习目的与任务分阶段细化,学生可以分不同的阶段在实习基地进行见习,实习。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加强高校与中小学的联系,实现双方互赢。

  总之,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一个避无可避的问题,是作为一个应用型大学必须解决的问题,20xx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对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进行了改革,今后高校师范类学生必须通过考试才能获取教师资格证,而教师资格考试就包括了对学生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视。无论是思想认识,还是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实践渠道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建设都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笔者以己之经验提出的以上四点建议仅是培养该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一个较初略的框架,还需要许多细化的工作,才能将该专业的学生真正培养为社会需要的应用性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跃跃;“音乐教学论”课程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音乐教育;20xx-2

  [2]王志军;当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科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及挑战[J];音乐创作;20xx-4

  [3]陈雅先;中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分”“合”科问题的实质与路向[J];中国音乐;20xx-2[4]廖小芒;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人民音乐;20xx-5

  [5]刘沛;《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上海音乐出版社;20xx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14

  摘 要:

  在当前的音乐教育改革背景下 , 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采取改变原有课程体系、改变教师声乐教学观念、改变学生学习方法、完善声乐教学条件等办法 , 旨在强化职业技能培训 , 培养高素质的师资人才。

  声乐教学是以声乐演唱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 是一门规律性极强的应用科学 , 也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技能学科。大连大学几年来积极进行声乐教学的系列改革 , 旨在进一步强化职业技能培训 , 培养高素质的师资人才。

  一、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的历史

  长期以来 , 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受专业音乐院校影响 , 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都没有体现出自身特点。20xx年教育部制定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 《标准 》 ) 正式出台 , 强调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 , 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 , 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 , 重视音乐实践 , 提倡学科综合 , 鼓励音乐创造。

  《标准 》的提出不仅对我国音乐教育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 而且对从事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合格教学能力的音乐师资人才。

  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具备完成课堂唱歌、欣赏、弹唱等内容的教学能力 , 还应具备讲授科学声乐理论知识的能力 , 掌握科学声乐教学方法。因此 , 声乐教学改革力图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 , 更新教学内容 , 实施多样化教学 , 采用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 , 艺术实践课、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相配套 , 以弥补一对一授课形式的不足 ,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 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二、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主要问题

  1 . 大量扩招 , 生源质量下降。

  随着国民教育的发展 , 对音乐师资的需求不断增多。新形势下,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出现了许多新问题 , 扩招生素质偏低给声乐教学带来难度 , 旧有的教学及管理模式与新形势不适应。

  2 . 专业能力不强 , 忽视师范素质培养。

  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教师的重任。

  “ 合格 ”已不再是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新世纪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和敬业精神 , 仅仅上好专业课已达不到新的教学目标。

  3 . 过多注重技术训练 , 学生综合素质不强。

  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在关注技术训练的前提下,应加强相关学科的综合素质。声乐教学不仅要弘扬我国民族声乐文化艺术 , 还要关注世界多元文化;不仅要提高专业综合素质 , 还要加强相关学科的综合素质 (特别是艺术类学科 ) ; 要与文学、历史、民族、宗教、民俗等紧密联系 , 使学生的人文内涵更加丰富和鲜明。

  4 . 声乐教学内容单一 , 参与教学研究活动能较低。

  一直以来 , 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课程基本延用传统的声乐表演专业设置 , 尽管增设一些特色课 , 但也存在随意性设置的现象。课程设置显然是不全面的、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经过改革后 , 确定了新的教学内容 , 更加突出了师范性。

  三、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 . 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 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有了发展与进步。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音乐教育对社会的影响都是非常重要的 , 人们需要多元文化的真、善、美来陶冶情操 , 提升精神境界 , 因而对声乐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2 . 全民素质教育的需要。

  目前 , 我国教育模式更多倾向于理性素质的培养 , 但感性素质的培养更应得到重视。感性素质的培养只有通过艺术教育来实现 , 其中音乐教育起着重要作用。

  3 . 高校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新课标为大连大学声乐教学改革的发展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 , 使学校及学生真正认清自己专业的职能所在 , 并正确地规划设计 , 这是教好学好声乐 , 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必要前提和重要手段。

  四、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的策略与实施

  1 . 声乐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施。大连大学在教学改革中 , 改变原有课程体系 , 强化各种演唱技巧及声乐基础理论学习。

  新课程体系要求学生不但要加强声乐演唱的技能训练 , 还要学好声乐理论基础知识和声乐教学方法。学生不但要唱得好 , 还要懂得多、教得好。大连大学在教学改革中 ,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 首先加强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内容改革 , 加入声乐教学法的课程内容;加入声乐理论的课程内容; 加强声乐教材的选编工作; 加强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实践活动; 加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舞台演出实践活动; 积极开展教师声乐技能大赛; 在确立声乐学习目标前提下 ,抓住发声训练与作品演唱 , 抓住声乐理论、声乐教学法 , 以及舞台表演、教学实习等环节 , 立案备课 , 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

  2 . 改变教师的声乐教学观念。

  专业声乐教学正处在高速发展和急剧变革的关键时期。一方面 ,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日益突出; 另一方面 , 市场经济体制也日益深刻地影响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这种状况下 , 培养专业音乐人才 , 切实提高教师声乐教学观也成为必要的趋势。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15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存在着课程构建不协调、课型单教学模式不符合专业需求等问题。在经过多年的教学和研究发现之后,我们可以借用网络技术中的“链接”概念,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可创造出一种合作、探究和开放的音乐教育舞蹈教学模式。

  —、课型间形成“思维链”,从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活动程序框架的构建,是舞蹈教学课型改革的重要内容。过去高师舞蹈教学主要是实践教学,或曰形体训练,多采用“传递——接受式”的“口传身授”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方法当期望学生在短时间掌握_定的知识时还比较可行,但舞蹈教师在任何教学内容上都运用这种模式,长此以往必然造成一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不仅形式单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在此提出“五种课型教学法”,即理论课、实践课、观摩课、、研讨课、创编课的设想,以上几种课型虽然都可以独立成_门课,但是各种课型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理论课为其它课程打下理论基础,实践课又能映证理论课学习的内容和提出的观点,有了正确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可以指导讨论和创编,观摩课为创编课提供素材,丰富所学知识等,各种课型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

  各课型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构成“思维链”,_堂有效的舞蹈课就应具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首先,要有多元化的舞蹈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主要使用知识传授与自我学习相结合、课堂实训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其次,要有多层次的教学方式,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教学特色和实现教学目标,运用舞蹈作品分析、情景模拟等新颖的教学方法,形成教师现场授课与实习指导、开放型自我实践、引导性与探索性结合实践三个主要的层次。最后,要注重多重性的能力培养,要求我们的学生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技能操作和专业知识运用上与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舞蹈素养需求接轨。

  二、教学内容形成“知识链”从体验型向探究型教学模式发展

  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舞蹈开放式教学更应注重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舞蹈实践,以及对舞蹈信息资料的分析整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包括意志、毅力、信心、兴趣等在内的非智力因素,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在内的思维方式及创新精神的培养。这里的“体验——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研究的方法(或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目的在于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模仿学习为主要途径的传统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它是适应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需要的_种新型舞蹈教学模式。

  比如针对一节汉族民间舞课,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有特色具代表性的汉族舞蹈片段或优秀剧目,并鼓励学生在观赏过程中自由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关注动作,有的关注情绪表情,有的关注道具服饰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及个体关注问题的不同,让大家自由组成若干个探究小组,自主确定探究的内容。如汉族地区的历史、宗教、地理环境、人文风俗、民族音乐的特点、民族舞蹈的风格、舞蹈动作的特点等,并引导学生运用书籍、影视、网络、社会生活等资源,通过观赏、体验、回忆、讨论、分析、查阅、调查研究等多种探究活动的形式,多渠道、多方位地去展开探究。在综合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1步分析、掌握舞蹈的体态动律以及基本动作,在理解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进_步分析和体验汉族民间舞的舞蹈语汇及其风格,在理解的基础上再体验这些文化因素对汉族民间舞蹈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形成“教学链”由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发展

  传统教学模式都是从教师如何去教这个角度来进行阐述,忽视了学生如何学这个问题。杜威的“反传统”教学模式,使人们认识到学生应当是学习的主体,由此开始了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研究。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这就需要更新教学方法,形成“教”与“学”的“链接”。

  首先是舞蹈情境创设与生活实际链接。如在学习藏族民间舞踢踏动律时,让同学们找下楼梯时,膝盖放松、身体重心向下的律动,为的是他们在放松的状态下找到动作感觉。这时让他们想象:在楼上听到朋友在楼下呼喊,急急忙忙下楼梯时的膝盖颤动。这样通过把舞蹈动作放回曰常活动中去的启发式教学,打开学生的想象思维,提升学习效率、增加舞蹈表现力。同时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找到动作产生的源泉。这是学习舞蹈动律的有效方法。

  其次是学生活动与教学相链接。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创设有趣的活动,践行让学生玩中学、学中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舞蹈的乐趣。如舞蹈元素中的步伐学习环节,在同学们学会步伐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队列、操作的各个环节和参与者的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编创和组织策划能力。

  最后是知识内容与情感的链接。有诗云“言之不足,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句诗把舞蹈作为人们情感表达的最高境界,抒情性是舞蹈的表现要素,也是把音乐中的情表于形的重要手段,舞蹈和音乐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使舞蹈动作与音乐作品相融合,如舞蹈基本训练采用歌曲作为伴奏,让学生学会用艺术加工过的肢体语言去诠释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为表演打下基础。

  四、教学手段中形成“信息链”推进教学模式的曰益现代化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在当代教学模式的研究中,越来越重视引进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理论、新成果,教学条件的科学含量越来越高,教师们可以充分利用可提供的教学条件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记住、掌握和运用知识。教育心理学则告诉我们: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方式,就能够获得65%的知识。多媒体正是具备了这样的优势,它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手段,把教学内容表现出来,再将这些内容有机组织、安排、结合在_起。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的风格韵律、情感等内涵是教师很难用语言向同学们解释清楚的,而利用多媒体手段让直观、生动、形象的画面表现出的教学内容,给学生营造一个多视角、多方位的空间,充分调动其视觉、听觉等感官系统,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理解与记忆。

  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非常关键,现代化手段不仅可以使舞蹈实践教学变得“有声有色”它的重复再现功能也为学生进行模仿、对照练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还可以开展其他的舞蹈教学活动,如利用电教设备开展舞蹈专题讲座,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舞蹈鉴赏课,利用DV录像保留舞蹈教学过程与教学成果等。在基础训练课中如果让学生从录像中看到自己,便对自己的优缺点一目了然,也可以为自己保留一份教学资料。

  另外,过去学生了解知识只能依靠单一的教材和老师的讲解,但不论是哪本书还是哪个人,知识的容量和广度都是十分有限的。这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了。随着网络、通信的发展,在信息飞快传递的时代,有着巨大的信息量和广泛的信息来源,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找到许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最新、最前沿知识。资源共享、知识更新的速度让我们能够全面获得第一手资料(文字资料、舞蹈音乐资料,与舞蹈相关的视频资料等,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了解与之相关的内容,以及这一学科的最新进展与发展方向,改善过去学生只知道死抠书本的情况,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开扩了学生的眼界,无论对于高师教师还是他们面对的教学对象,哪怕高师学子走上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岗位,学会搜集、查找、运用这些资料,响应“终身学习”的号召,让这些资料成为无尽的知识财富,将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002.

  [2]蒙妍“体验一探宄”教学模式在高师舞蹈开放式教学中的应用研宄[J].梧州学院学报,20xx,(4).


以上就是关于《音乐教育专业论文(15篇)》的相关内容,想了解更多毕业论文资讯,敬请关注《山东毕业论文指导网》。如您有论文需求或投稿,欢迎发送邮件至:1624136919@qq.com,也可在下方表单信息中填写您的信息,便可得到专业解答哦!〜(✿◠‿◠✿)〜

本文标签:山东毕业论文  艺术论文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15篇)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lwzdw.com

本文地址:http://www.lwzdw.com/lslw/1205.html

免责声明:

1.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自行上传,仅供参考。

2.用户上传内容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互联网信息治量繁杂,本站无法保证所有内容真实、准确,若内容不实或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承诺会在1小时内审核并删除相关内容,联系方式:0531-58783396/18615575405,服务时间:8:00~21:00。

3.本站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原作者,用户使用本站资源,应自觉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侵犯原作者及本站的合法权益。我们尊重版权并致力于保护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请联系本站小编:0531-58783396/1624136919@qq.com,我们将为您的文章注名,感谢您的分享!

便捷服务
山东毕业论文指导网-指导老师微信

扫一扫添加[指导老师微信]
(山东毕业论文相关问题,在线咨询!)

0531-58783396

微信咨询

扫码进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