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58783396
在线咨询 |  网站导航 |  RSS地图

当前位置: 山东毕业论文指导网 > 论文范文参考 > 建筑论文>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研究对策

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研究对策

发布日期:2023-05-31 20:19:38 编辑整理:山东毕业论文指导网 阅读量:

摘要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与国家近年来大力倡导的“推进绿色发展”相辅相成,具有科学环保、绿色可持续、安全高效的特点。然而,与亚洲、欧洲和美国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预制建筑业在进入21世纪以来的几十年发展中,仍处于相对初级的发展阶段,在工程技术、建筑结构、产业规划和政治宣传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中国装配式建筑所占比例较低,且普及率较低,这表明在中国实施装配式建筑仍存在一些困难和局限性。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状况的比较,重点调查了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现状。通过文献比较和查阅,以及各种文献的比较和分析,分析了制约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并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对策。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制约因素;对策建议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的背景

传统的住宅建设方式由于科技优势不强,生产效率低,工程质量差,建筑安全隐患多,存在许多要性。从缓慢过渡到公共阶段,装配式建筑已成为中国建筑业发展的总方向。这一观点的发表对一些需要改善城市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尤其有利。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城市化速度正在迅速上升,城市化进程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能源损失和污染。装配式建筑不仅有利于节约资源,而且有助于提高建筑业的管理水平和建筑技术的创新。随后的第71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我们无法克服的问题,污染严重,物质资源消耗巨大。过去,铸造法也可以依靠廉价劳动力获得价格优势,在能源效率和建筑效率方面,它不能与国际主流建筑方法相吻合,也不能遵循主流发展方向。装配式建筑概念的提出和实现,为中国建筑业的改革和转型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传统的现浇建筑包括在现场完成水泥和其他构件的浇筑。预制房屋是将原需要现场完成的构件放置在工厂进行预制,在工厂成型后运输,然后通过运输方式运输到现场进行直接组装。这样,施工效率可以大大提高和减少工作量,在促进建筑生产高效、节能环保的同时,也提升了整个行业的产业化水平和科技含量。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发布。这是几十年来政府首次明确确认预制建筑对中国建筑业发展的重应该努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努力在十年内使国内预制建筑占中国新建建筑的30%以上。宏观调控表明了国家对预制构件建筑的高度重视,也说明了预制构件建筑对中国建筑业的重要性。

1.1.2研究的意义

研究预制构件推广实施的制约因素和对策是一个重要课题,这一事实足以证明,一系列关于预制构件的文件自16年以来一直在中国出版。我们不仅可以清晰客观地了解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总体情况,丰富理论基础,而且可以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事业的发展。从理论上讲,它可以丰富和完善我国装配式建筑的理论体系。从实践意义上讲,它可以加速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下,我们不仅要满足城市化发展的客观需要,还要在国家倡导节能减排的背景下,探索建筑业发展和参与的共同路径。

1.2研究的目的及方法

1.2.1研究的目的

通过文献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学术界对装配式建筑的讨论和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其中我国关于装配式建筑的科学报道和文献参差不齐,各具特色。然而,要了解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中国很少有装配式建筑。可以说,只有领先的房地产公司响应了这一号召,因此对中国装配式建筑的局限性研究不多。所谓理解的理由就是找出原因。因此,鉴于我国装配式建筑总体发展水平较低的现状,我们需要观察发达国家高水平的具体现状,然后与之进行全面比较。然后对制约因素的主次及成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1.2.2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

查阅和收集大量的相关资料,对文献资料进行一个中和的分析和整理,再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标签。要求对本文研究的课题有一个基本认识包括总体现状和历史发展。同时对国内装配式建筑的的发展有一个较为清晰和全面的认识。

文献分析通过上网、书籍,期刊,字典等工具,搜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并与业内人士交流,对所有文献做进一步的整理,并加以分析。阅读大量相关学术研究论文,总结现有研究成果。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虽然在20世纪30年代有迹象,但我们的一般学术研究是在二战后的预制建筑上进行的。二战后,欧洲和日本迫切需要廉价快速的住房来提供严重不足的公共住房。20世纪70年代以后,工业技术的进步和传统铸造建筑的弊端开始显现,人们开始重新关注装配式建筑。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理论证明,预制结构是一种完全符合现代社会建筑发展趋势的建筑模式。对大多数国家来说,经济条件和理论基础基本可以满足。

Zakan本文通过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以及借助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考察了尼日利亚卡诺州工业建筑体系的现状。结果表明,主要的当地市场方法仍然基于传统的现场施工,工业建筑系统(IBS)尚未得到有效实施,仍处于实践的早期阶段,以及工业建筑系统无法快速实施的原因。原因是制造商没有足够的理解,不愿意冒“风险”来改进原有结构。实施全面的工业化建设体系意味着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此外,政府没有相应的激励政策来阻碍这一理论上有效的建设体系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加强企业内部培训,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优惠政策。Ariffin则本文针对工业化建设体系具体实施过程中机械和社会运行成本高、企业投资风险高的问题,介绍了利用规模经济效应(EOS)推广相关设备的方法,确保公司的发展和稳定。

1.3.2国内研究现状

近十年来尤其是从2013年开始,国内学者纷纷注意到了装配式建筑这一并不新鲜的课题,对其进行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诸如装配式建筑的政策规范、建造技术、施工质量、制约因素等,现列举一些研究成果如下:

1、装配式建筑政策规范研究

董良峰将研究重点放在了我国现今住宅模块化的定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上,认为装配式建筑的政策应该包含模块化技术、布局、经济、结构、组织等方面。伊新新通过对比传统建造模式和工业化建造模式,提出通过金融手段例如下调贷款利率等金融优惠措施,或是开展相关的技术培训,来推动工业化建造模式。李奥蕾认为,应该从组织管理和技术层面评估工业化建造模式试点城市的整体情况。严景宁从建设流程和规划用地等方面对我国相关产业政策进行归纳,提出装配式建筑领域的推广应该分区域、按步骤实行,并对一些特定地区提供专项资金补助。

2、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研究

石帅通过对比传统的现浇结构和成品结构,假定通过可靠的结构措施和施工方法可以提高建筑节点间的承载能力和刚度,以满足建筑的抗震要求。此外,还可以获得不低于现有铸造结构的整体强度。张爱林对装配式建筑的钢结构体系及关键节点构造进行研究,通过一系列节点构造改造,提升了楼板拼接刚度,目前已经通过初步的试点实验阶段。翟喜梅通过分析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能,将环保理念和工业化体系融入其中,将两者视作建筑评价体系的一部分。

3、装配式建筑制约因素及路径研究

李可柏从市场和技术等多个层面,通过DEMATEL模型进行分析,认为当前制约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认识不足、法律法规空缺、在学术上不够重视等。徐雨濛认为阻碍装配式发展的直接因素在于现有的工艺还较为落后,总体工业化水平不高,导致前期成本过高等各因素相互制约。戴红也从经济、技术、政策法规等反面对装配式建筑制约因素进行研究。

2装配式建筑概述及其特点分析

2.1装配式建筑概述

西方工业革命给西方社会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工业化和标准化的理念深入人心。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一场新的建筑运动,将结构模块化作为一种生产方式。这一早期运动是预制建筑的基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国家的许多建筑遭受严重损失,人们迫切需要大量住房来满足公民的需求。因此,经济快速的预制建筑很快被所有国家接受和普及,但这些新建筑大多建于战后,用于满足临时住房需求,因此质量较低。20世纪60年代,各国经济逐步复苏,西方国家不再厌倦恢复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注重质量和效率的预制建筑开始大量发展。

当然,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预制式建筑起步较晚,但在20世纪50年代,建设部发布了《工业建筑发展指南》,其中明确概述了工业建筑的概念。建筑业必须逐步从以前的劳动密集型工作方式转变为机械化生产为主的工作方式。在满足基本建筑要求的同时,开发适当组件、产品和设备的制造。随后,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发展建筑业的决定提出,中国要从根本上改善传统建筑业,要求人工处理建筑,采用机械化、模块化,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这份文件的公布可以说是中国正式进入预制建筑的象征。它开始在公众中出现,并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简而言之,预制建筑使用工厂预制建筑构件,直接从工厂运输到施工现场,整体结构在现场提升和安装,这比传统的浇筑方法快得多。

2.2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预制建筑的研究历史悠久。许多科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研究预制建筑。尤其是早期的科学家对预制建筑有不同的理解。经过长期的大量理论和实践研究,学术界普遍认为装配式建筑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2.2.1建筑设计标准化

建筑设计标准化是预制结构的核心。这是他所有施工过程的基础。与现浇结构相比,预制结构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在于模块化集成和生产。这要求组件的尺寸和材料必须准确一致,以确保大规模高效生产。它不仅缩短了设计周期,还降低了成本、运输成本以及安装和施工期间的潜在风险。

2.2.2构配件生产工厂化

设计标准化是装配施工的关键,设计标准化的实现有赖于工厂化生产,零部件是建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相当于积木。组装后,它们就成了一座建筑。零部件的生产和生产决定了整个施工过程和完工建筑的质量。它必须由工厂在统一和标准化设计的基础上,利用工厂的分工和高效率进行生产和制造。实现批量生产。传统的现浇结构是以人工为主,由于人为因素和外部因素,会导致质量参差不齐。然而,在工厂统一、标准化的生产条件下,零部件的质量可以显著提高。

2.2.3施工装配化

预制结构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组件和配件被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拼接和组装。传统的现浇施工容易受到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影响施工过程和施工质量。然而,组装包括将工厂已经生产的零件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许多步骤都是由机器完成的,这大大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此外,建筑环境对周边地区的能耗和污染降低,对周边居民环境的影响相对较低。

2.2.4管理信息化

在整个建设项目过程中,与工业生产和安装主体相比,建筑材料的运行和管理也非常重要。预制建筑通常使用现代信息工具来操作和管理建筑。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有效地保证了建设项目的有序性和有效性,而且在后续的管理和维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提高了管理质量。

基于以上四点,装配式建筑在设计阶段、施工过程和管理体系方面都比传统的铸造结构具有独特的优势。它不仅质量更稳定,而且在成本利用和施工环境维护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2.3对比分析国内和国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2.3.1国外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世界人口损失惨重。战后的经济和人口发展成为当时人民最迫切的需要。为了发展经济和增加人口,特别是大型工业建筑是必要的。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意识到了住房和建筑的需求,考虑到经济成本,它们希望建立一个能够快速、廉价地为公民提供住房的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短暂停滞之后,传统建筑业的劣势开始变得越来越明显。传统的现浇结构存在建筑垃圾多、施工时间长、工作压力大、工程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如果改变原有的现浇结构,无需改进。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施工方法来逐步取代现有的传统铸造结构。采用新材料和新技术的预制建筑也给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设计方法和管理理念,几乎可以完全解决现有铸件存在的问题,并且经久耐用。国内外的科学家也注意到了完工的大楼。在经济发达或工业化国家,装配式建筑主要是装配式房屋,已经实现了联排别墅的模块化建设。它大大缩短了工程实践,节省了工程人力,减少了环境影响。经过多年的探索,一些国家已经形成了成熟的预制结构体系。建筑材料标准化、技术集成和大规模生产的宝贵经验对处于预制建筑发展早期的中国具有天然的领先地位。

美国是预制结构的领导者。从17年的木架装配厂。从19世纪到20世纪30年代建成的预制汽车经销店,都证明了美国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装饰艺术建筑网格对预制建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后来甚至被认为是预制建筑的标准模板。20世纪40年代末,城市建筑普遍趋向于建造高层建筑,大量建筑幕墙开始出现。20世纪70年代,装配式房屋开始流行。进入21世纪后,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美国建筑业带来了更多、更全面的发展。与数字概念相结合的预制建筑出现了。美国制定的预制建筑标准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联邦州、各级政府和行业协会有三个标准。这些三级标准确保了美国预制建筑的行业细节和质量标准。如今,美国的预制建筑大多由钢筋混凝土制成。这种轻型钢木结构在小城镇非常流行。基于高度标准化和可扩展性,它不断融合现代智能和计算机科学的概念。

欧洲的预制建筑也在全球占据领先地位。例如,近年来,英国的预制建筑发展迅速,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施工方法没有正式统一的名称。它们都被称为场外施工。英国的面积很小,所以大多数建筑都是高大的,标准化的支撑建筑非常符合英国人的建筑状况。

来自瑞典的FIB(国际结构混凝土协会)在预制建筑领域享有盛名,其最大的成就在于其模型规范。它有一套相当完整的标准和规范。

日本是亚洲预制结构的领先国家。同时,它也是第一个引入预制房屋概念的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装配式建筑的构件通常可以成为大型构件。日本还为中高层建筑开发了相应的零部件生产系统。预制建筑的发展与行业标准的制定相辅相成。你可以从日本看到这一点。由于对配套建筑的需求,政府通过了一系列法律、指南和标准,以促进预制建筑的标准化和尺寸。应该指出的是,日本也是预制结构的世界领导者。由于国家地震的高发性,日本在地震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目前日本的装配市场主要是PC-钢混合结构,并取得了显著的技术成就。

发达国家装配的成熟发展、完善的技术、伟大的标准和严格的标准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优势。然而,中国在世界上拥有独特的人口和环境。在抗震、气候、民生等各方面都有自己的考虑和需要。因此,对于国外的装配技术,我们不应该照搬照搬,而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3.2国内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事实上,在上个世纪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就开始了预制混凝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人们发现了许多预制混凝土施工系统,不同时期的预制施工行业也有所不同。最典型的是今天仍然存在的大型面板结构。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停滞了对预制建筑的研究和资助。直到20世纪90年代,也就是改革开放十多年后,我们才开始重新认识这个建筑工地。然而,现实是,装配式建筑不能满足中国社会在这个时候的发展需求。现浇混凝土结构仍然占据主流,但也衍生出各种系统,为以后预制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08年,中国引入了装配式整体结构建筑的概念,这意味着中国装配式结构建筑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最初模仿苏联标准到自主研发和生产的道路,中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道路并不漫长和曲折。

香港的预制建筑与公共住房密切相关。公共住房是指由政府建造或资助的公共住房。说到香港的建筑史,公共住房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20世纪90年代,香港还在公共生活空间中增加了预制建筑的概念。例如,对于预制构件,应在安装后介绍设计方法。先浇筑建筑主体,然后逐一谈预制外墙安装,但构件精度一般不高。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台湾就引进了相应的预制房屋预制技术,广泛应用于公寓楼。然而,由于缺乏政府的关注和支持,20多年来一直停滞不前。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装配式建筑才得以翻新。台湾的预制建筑主要采用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

随着时间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劳动力成本逐渐增加。容易获得廉价劳动力的时代早已过去。预制建筑无疑满足了当前建筑业的所有要求。近年来,我国装配式建筑领域也出现了研究热潮。除国家标准的修订和发布外,地方标准也逐步出台。中国在建立支持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但总的来说,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具体规范和规范中存在很多问题,长期忽视理论研究。缺乏实用标准和理论厚度限制了服装搭配建筑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2.4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对比分析

全面比较国内外发展状况,分析当前国内外发展存在许多相同点和差异。国外装配式建筑发展较早,投入更多资源和力量进行研究,在发展规模和质量上都超过了中国。通过长期的实践研究,我们在设计理念和资金模式上形成了一些与我国不同的想法。但仍有相似之处。

2.4.1前期均以政府为主导

与早期预制构件建筑的发展和与政府的联系相比,它起着主导作用。无论是技术交流还是有利的推广,都促进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但是,对于已经适应传统铸造模式的建筑企业来说,在传统铸造模式下,公司拥有相对成熟的运营模式,在新的装配类型下,供应链及相关机制相对成熟,一旦企业改革投入巨大的运营成本和不确定因素,尚未被市场广泛采用和接受,因此,转型的意愿和积极性从根本上不高。建筑业本身具有高度的稳定性,这使得建筑公司更不愿意冒险尝试转型。因此,在早期阶段,政府通常会制定一些相关的法规和指导方针,鼓励建筑公司尝试,甚至一些指导方针也有明显的强制实施预制建筑的倾向。建立相应的政治机制,引导企业开展融资、融资、贷款等多种金融优势的预制结构;在技术方面,不断扩大和完善相关标准和规范,严格规范生产、制造和设计过程;各种措施有效地推动了一些建筑公司的快速发展,甚至转向预制建筑。

2.4.2均为以满足市场需求为背景

二战后,世界各国对装配式房屋的强烈热情是基于客观和迫切的实际需要。许多人有住房需求。有力地刺激了建筑市场的强劲发展。政府承认,目前市场上的住房短缺状况无法通过传统的建筑方法解决。只有寻求新的建筑模式,推进建筑业的全面改革,市场才能恢复正常秩序。

2.4.3均注重通用技术体系与集成技术体系

与传统的预制建筑相比,公众和政府长期以来对预制建筑的安全性持怀疑态度,因此高度重视其施工质量和安全性。长期以来,我们坚持对通用技术体系的研究,推动原有技术和材料的改进。建筑技术体系不仅要达到一般水平。在此基础上,将实现高度集成,以便将单个组件集成到整个建筑中,例如楼梯、厨房和浴室灯。符合预制产品的整体设计,使预制建筑的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相当曲折。特别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装配式建筑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自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代以来,国家再次高度重视装配式建筑,这符合中国加快城市化的要求。我们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同时,也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思想。在对中国装配式建筑有清醒认识的同时,我们应该认真审视制约中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各种障碍和因素,为中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状况相比,国外最早的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萌芽的。由于经济的刺激和政府的相应推动,中国的综合生产力和科技水平较低,当时无法实现,导致一些国外发达国家在预制施工方面领先中国。21世纪之后。19世纪,中国社会逐渐对装配式建筑有了广泛的了解。根据十二五规划的国家政策,有一个更正式的发展。然而,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资金障碍、技术障碍、成就程度不足和影响不明确。随着制度的进步和国家的优秀领导,情况有所改善,但影响必须进一步发展。

3制约装配式发展的因素分析

3.1政策制约因素的影响大

政治因素仍然是主要的限制因素。对标准和标准的政治支持和保障非常完善,但必须进一步加强政策在地方一级的执行和重要政策的推广。本文根据20世纪50年代以来预制构件规范的发展,认为预制构件建筑最大的局限在于规范的发展。标准和规范的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包括经济低迷、工业化水平低、无法跟上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无法满足抗震要求、技术水平低、,为了满足工业化初期政治宣传和保障不足等问题,基础薄弱,对建筑的要求不高,主要是苏联规范,以及通过标准化设计推广建筑的方式,已经成为主流。在发展和现代化的过程中,装配式建筑虽然经历了一个乘势而上的过程,但随之而来的是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在电梯的发展过程中,虽然装配式建筑经历了一个安静的过程,但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装配式建筑在标准体系和理论研究方面更加成熟。政策的推广也起着重要作用。标准体系的修改和完善需要更新标准制定和规范的理念,需要长期的技术投入和积累,需要理论研究和技术经验。与此同时,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不应局限于中国。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发达国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也有很长的时间。国内预制建筑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大。我们要注意借鉴国外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抓住机遇,适应时代的需要。

3.2相关政策细度不够,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所产生的制约

通过查阅装配式建筑的相关政治资料,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到2021年底,虽然许多经济发达省份已经通过了相关指导方针来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但没有统一的,这也是因为预制建筑在中国的推广和实施被推迟,不同的标准和规范处于探索阶段。同时,这增加了公司开发预制建筑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如果没有完善的相关政策出台和完善的机制体系,预制构件在管理和推广方面就会出现问题,影响改革的实施速度和施工质量。同时,不同地区之间存在不同的机制,也会影响新区的发展。它不仅影响新建筑的建造方式,还需要改变企业的管理方式,这主要体现在改变产业结构,完善和完善人才培养、人才激励政策和企业激励政策上。

3.3建筑行业模式转型的巨大困难

在装配式建筑改革和发展之前,中国的大、小企业都采用了传统的现浇模式,有着丰富的现场经验。无论是材料的选择、现场人员的管理、施工方法以及上下游的控制,将现浇建筑模式转变为预制建筑模式都将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成本。①在材料方面,我们只需要找到一家长期合作的混凝土企业,购买原材料,使用合适的混凝土类型,将其拖到施工现场,并将其浇筑在预制模板上。现在,设计师有必要找到合适的建筑材料,可以在工厂预制用于施工。②人力资源管理;现浇式需要工人在现场浇铸、整平和书写,这可能需要相对较多的施工工人,但操作简单,只能由普通工人完成。安装所需的现场安装人员相对较少,但需要提前进行专业培训,增加了成本;③上游公司的重新选择以及预制建筑的普及和发展将不可避免地淘汰一些传统的现浇公司。建筑公司寻找原材料的战略合作伙伴增加了公司不稳定的风险,增加了公司运营成本。综上所述,建筑企业将在技术支持、人才培养、产业结构等方面面临诸多变化。尽管总成具有传统安装类型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成功转换安装类型的困难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

3.4工业科技水平的有待提高

预制构件的推广必须辅之以相关的工业科学技术水平,如自动化加工设施、统一的磨具生产标准、,长途运输的技术缺陷以及现场安装的经验和技术。目前,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如何保证大型预制建筑安装过程中效率和人员分布的提高,相关自动化程度的应用以及与5g的合作可以更好地推动预制建筑的发展。目前,我国相关技术水平还不完善,使得装配业的发展陷入了成本高的尴尬境地。为了完善成本可控、经济优势明显、功能齐全的工业装配和建设体系,提高安装件作为上游配套产业的制造产业化水平十分必要。目前,我国的建筑结构大致可分为钢结构、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砖木结构和混合结构。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框架结构的非承重部分和混合结构的非承重部分,采用现场安装的方式,对于承重部分或关键部分,仍然不可能采用安装方式进行更换。鉴于中国的经济优势,没有适合安装大型建筑的承重构件。大多数工厂的自动化程度较低,因此完成相关部件仍需要大量工作。如果劳动力成本不能降低,关键成本就不能降低,经济效益很低。在长途运输过程中,零部件出厂后一般采用运费,因此有限零部件的尺寸不能太大,会造成运输损失,包括装卸、规划和现场空间管理。

4优化装配式发展的相关对策

在总结和比较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因素。然而,由于中国的装配式建筑经历了漫长、复杂和曲折的发展历史,我们不会对每个时期的发展进行全面分析,而是将重点放在2015年以来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史上。在此期间,中国发布了各种相关指引,以进一步推动预制构件建筑业的发展。随着人们经济水平和认知水平的提高,政府采取的一些倾向性政策也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可以说,它为预制建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一时期可以称为中国装配式建筑的全面发展时期。

4.1完善装配式建筑政策制度

目前,中国和地方政府已经发布了一系列与预制建筑相关的指南和制度。然而,就总体覆盖率而言,它仍然不够。一些省市在预制构件领域的政治内容仍然空白。鉴于这种情况,我国的装配式建筑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加强顶层设计。从宏观层面来看,中国推广装配式建筑的许多政策问题中最大的一点是缺乏顶层设计,也没有相应的设计来明确和规划总体工业发展目标、发展步骤和总体方案。顶层缺乏完善的框架设计,无法从整体上指导预制构件建筑的长期推广工作。2.引入具有约束力的推广措施。由于许多行业的利益,许多公司不愿承担风险。为了合理有序地管理和推广预制构件建筑,一些合格的建设项目应采取约束性支护策略。例如,某些地区或一些一线城市的地区应积极合作开发预制建筑。在胁迫的前提下,还要考虑公司的影响和整体利益,避免造成太多的负面影响。

4.2制定相关发展规则和激励措施

预制建筑的发展规划也起着关键作用。在国家层面上,中国计划到2025年达到全国新建建筑的30%,而在北京,这一目标设定在2022年。因此,各省应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2018年,四个省和一个直辖市各自发布了关于装配式建筑专项发展规划的声明。同时,可以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

4.3市场培育

推动装配式建筑,不仅要有政策的大力支持,更要有市场环境的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能够显著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推广。

4.3.1发挥试点示范城市带动作用

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这是中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包括上海、北京等30多个城市和地区。然而,从各个示范区反馈的数据来看,装配式建筑的受欢迎程度仍然相对较低,事实上,很少有公司将其应用于装配式建筑。针对上述情况,一些示范区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和有吸引力的激励条件,加强了支持力度,相继出台了更为详细的管理办法和业务规范、具体实施步骤和方法,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加强对市场的推广和培育,同时也为后续措施的拓展和拓展,为预制构件在其他省市的推广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示范城市首先发展成熟的产业链和配套设施,用零部件整合相对成熟的市场资源和良好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强化企业信念,强化组装开发理念,再进一步整合资源。重点学习快速整合组装产业链,强化配送速度和强度,提升配送能力。另一方面,在市场方面,有必要学习更适合装配式建筑的项目,这些项目也可能来自大型市场资源或政府相关政策,以满足想法的需要,并通过试点城市的行动进一步深化市场开发。

4.3.2打造配套是建筑产业基地和园区

鉴于预制构件建设产业孵化基地和管理园区较为集中、特殊、具体,结合省市优惠政策,发展区域内预制构件产业链,集科研、管理、配置、上下游等自然效益和要素,从点到线、从线到面集约发展。园区不仅是预制建筑的开发,也是相关类似公司的落户。可以包括建材公司、法规公司、自动化公司、管理公司等方面的综合发展,以市场带动市场,以经济带动经济,降低政府财政绩效,充分考虑最有利的条件,以全面改善综合发展。各地工业园区加强了相互交流,建立了相应的奖惩机制。此外,工业园也是对外全面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打造全方位立体工业园。

4.3.3提高装配式建筑产业配套能力

在建设配套建设产业基地和园区后,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发挥投入产出比,提高产业支撑能力,预制构件建筑的全面推广和优化离不开预制构件的设计、生产制造、加工能力、装修维修、设备开模和构件制造,主要问题是综合产业链的高效有序配置。总而言之,预制建筑业的相关配套设施将包括更多部件。与大多数现场工作相比,它包括几个方面的技能,如设计、生产、管理、员工水平等。因此,提高相关技能非常重要。①设计。设计质量优良的制件能配合施工现场,便于安装和运输,有定期的设计执行标准,满足制件最常见的特点,提高设计利用率。②寻找合适的加工厂,考虑运输问题,包括厂址的选择,生产过程中装配环境保护的特点,并结合中国的国家要求,③在装配式管理中,难点之一是如何提高施工能力,优化人员配置,降低运营成本,提高项目收益能力。⑤负责现场安装施工人员的集体培训和统一考核,注重安全生产,提高安装效率,对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通过人才和道德的转化,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⑥另一点是,我们可以真正让领先企业怀孕,让这八个项目更加面向市场。龙头企业不仅实力雄厚,还可以有效结合预制构件行业技术,形成创新联盟,引领整个预制构件产业链的升华和提升,提升自身乃至市场的技术实力。

4.4健全技术支撑和科技运用体系

技术水平低是阻碍预制建筑在中国实施的另一个因素,并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虽然这不是限制预制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但许多人拒绝使用预制建筑,因为他们担心技术问题导致的质量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认为最主要的是建立一个坚实的技术支持体系。

在公众的普遍理解中,现阶段中国装配式建筑落后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技术水平。尽管这一观点不够客观,但它反映了一个非常直观的问题:中国的装配式建筑与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之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差距。

4.4.1成熟适用的技术体系相关标准规范的完善

换言之,它是指一个成本适中、技术成熟、能够适应不同地理因素和不同气候条件的通用系统。这主要体现在组件预制的水平上。提高工业科学技术水平。

目前我国装配业发展水平较低,与工业技术的非标准化水平密切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限的。首先,该研究所应开发符合中国当前水平的技术系统,包括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组件,包括南北差异、不同强度和地震含量。

如上所述,中国预制建筑的主要问题是标准的规范。就技术问题而言,这个话题可能“更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某些项目的项目质量,并涉及安全问题。统一的标准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鼓励公司制定预算成本。

4.4.2加强基础技术增强理论基础

目前,中国的预制建筑仍处于探索阶段。由于材料、环境和具体工程的差异,许多技术问题需要研究,如构件节点连接、高层框架结构等。

随着5g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如何体现5g给预制建筑带来的好处,使其摆脱传统观念、新事物和新方法的限制。在科研方面,不仅要从原材料的反面进行改进,还要从新技术、新方法上进行改进,比如能否找到更高强度、更耐用的材料,以及更智能、更有效的云管理方法,更优秀的自动装配生产线或更便捷、个性化的制造工艺,以满足当代消费需求。

4.4.3强度要求和相关材料的发展

构件的地震因素仍然是现阶段主要关注的问题。尽管包括技术系统在内的标准规范的规定已得到部分改进,但假定实际设计中存在许多因素。标准和规范的进一步推广必须尽可能改进,并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装配式建筑由于其特殊的体系,其最明显和最显著的特点是建筑强度的保证。根据相关质量要求,预制建筑将在现场进行更坚固的浇筑。然而,由于目前材料的发展,预制建筑的发展只能局限于建筑的非主要承重部分或小型建筑。

5总结与展望

5.1总结

本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和文献研究的方法,对预制结构标准规范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

中国预制建筑标准和法规的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

①首先是经济水平、工业化水平、人口增长、抗震要求、新技术的出现、政策的推动等。

②第二,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国情、经济水平、技术实力、工业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引入并使用了国外标准作为标准。

③然后,在工业化的高潮和低谷中,受国内政治、抗震规范和浇筑混凝土建筑的影响,这些限制因素的出现影响了规范和规范的进展。在一些特殊的历史时期,一些因素将特别重要,比如地震需求,比如技术的发展。在发展和现代化阶段,虽然装配式建筑经历了一个安静的过程,但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标准体系更加全面,理论研究也更加成熟。

④此外,政策的推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虽然各个阶段标准和规范的制定进度各不相同,但我们考虑了预制施工标准和规范的制定过程,到目前为止,标准和规范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总的趋势是向上的。

⑤最后,标准体系的完善和标准规范编制理念的更新不仅需要长期的资金投入,还需要积累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工程经验,以产生大量的新技术。

5.2展望

中国预制建筑标准和法规的发展相当不方便,已有60年的历史。早期行业的规范和标准是通过不断自我探索、引进国外标准和独立研究、在实践中应用标准化设计以及在工厂等基础设施建筑中使用的图纸中宣传预制建筑而制定的,酒店和住宅区。由于初期的经济和技术实力较低,装配式建筑仅限于经济水平,同时满足了中国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为了满足需求,遵循了独立标准和规范的路径。同时,许多因素影响了复合协调建筑标准和规范的制定,比如一些自然和人文原因,比如抗震和抗压要求,推动相关规范的修订,深化相关理论研究,直接影响结构设计规范的修改等。然而,昂贵的行业标准和标准有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政府正在考虑撰写一篇关于相关政策的文章,通过刺激相关政策来促进组装开发过程,从而直接刺激市场的发展。

本文通过大量阅读和分析资料,分析和检验了预制构件施工标准和规范的制约因素。可以指出,当前的政治、经济和技术因素在制定现成的标准和规范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在未来的标准制定过程中,我们必须密切关注这些关键因素,避免走弯路。制定市场驱动的规则,在预制施工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中发挥积极作用。

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科技、文化的飞速发展,人们的需求日益增长。这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加上当今的技术实力、国情、市场等因素。结合互联网5g时代的到来、中国制造2025等当前热点概念不断推广。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更加合理。随着这些有利因素的出现,我相信在未来,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和规范体系将得到更好的完善,能够更好地进行实际施工,更加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使预制构件建筑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中国在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方面有自己的经验,但我们也应该及时关注国际趋势,获取国外先进技术经验,密切关注未来的变化。作者相信,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随着未来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的制定将更加顺利。

谢辞

本文是在指导教师柴振波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选题、课题调研、试验指导、理论分析到论文撰写,无不倾注了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向所有曾经关心和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和朋友致以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

[1]Zakari I,Awal A S M A,Zakaria R,et al.Application of industrialized building system:A case study in kano state,Nigeria[J].International Journal,2019,13(39):80-86.

[2]Ariffin S T,Yunus R,Mohammad H,et al.A Preliminary Review on Economies of Scale(EOS)Towards Industrialized Building System(IBS)Manufacturer[C]//MATEC Web of Conferences.EDP Sciences,2019,103:03008

[3]董良峰.推进我国住宅产业化政策框架体系的构建及措施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

[4]尹新新,赵永生.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激励政策剖析[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8(04):80-84.

[5]李奥蕾.基于灰色理论的建筑工业化政策评价体系研究[J].价值工程,2019,36(29):236-240.

[6]严景宁.江西省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研究[J].价值工程,2020,37(15):2 89-293.

[7]石帅,王海涛,王晓琪.预制装配式结构在建筑领域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4,43(15):16-19+29.

[8]张爱林.工业化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体系创新、标准规范编制及产业化关键问题[J].工业建筑,2014,44(08):1-6+38.

[9]翟喜梅.基于装配式工业化评价标准高层装配式组合结构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10]李可柏,齐宝库,王欢.基于DEMATEL的装配式建筑发展制约因素分析[J].住宅产业,2013(08):49-51.

[11]徐雨濛.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5.

[12]戴红.成都市装配式建筑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9.



以上就是关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研究对策》的相关内容,想了解更多毕业论文资讯,敬请关注《山东毕业论文指导网》。如您有论文需求或投稿,欢迎发送邮件至:1624136919@qq.com,也可在下方表单信息中填写您的信息,便可得到专业解答哦!〜(✿◠‿◠✿)〜

免责声明:

1.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自行上传,仅供参考。

2.用户上传内容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互联网信息治量繁杂,本站无法保证所有内容真实、准确,若内容不实或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承诺会在1小时内审核并删除相关内容,联系方式:0531-58783396/18615575405,服务时间:8:00~21:00。

3.本站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原作者,用户使用本站资源,应自觉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侵犯原作者及本站的合法权益。我们尊重版权并致力于保护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请联系本站小编:0531-58783396/1624136919@qq.com,我们将为您的文章注名,感谢您的分享!

便捷服务
山东毕业论文指导网-指导老师微信

扫一扫添加[指导老师微信]
(山东毕业论文相关问题,在线咨询!)

0531-58783396

微信咨询

扫码进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