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16年5月5日,一则关于让不让座是不是自己的权利的新闻引发了广大网友的激烈讨论,事件起因是一位八旬老人坐动车去看病无奈只买到了半程票,而座位主人:一位女大学生,坚持不肯挤挤,在被老人的女儿说该向让座的人多学学的时候,女生问:坐自己的位置错了吗?这个新闻被曝出来之后,大家就围绕着该不该让座和让不让座是权利还是义务吵开了。关于这个关于道德行为与权利选择的热点问题,一些主流媒体包括人民日报也在民生观一栏撰文“不让座是我的权利吗?”来发表了对于这个事情的见解, 从公交车和动车的座位权属程度区别来定不让座的权利,我们不去探讨座位享用权的分配规则,我们关注的是这个事件本身反应出来的人的道德立场的变化。得到许多赞的网友评论是:“高铁座位属于商务资源,花了钱,享用权利是饱满的。当然,有饱满权利,也不一定往饱满里用。老人病体沉重,主动让渡自己的权利,更值得赞许。“该不该让座”没有标准答案,可以呼吁道德,但不能搞道德绑架。只讲权利话语而任由冷漠滋生,也非社会之福。”接近一半以上的网友都把问题的源头指向了老人的女儿,指责她带着“病体沉重”的老人出行,却不提前做好打算,现代交通方式选择很多,飞机、私家车、高铁商务座,都可以避免产生这种无意义的争论,网友认为老人的女儿是不愿花钱却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批判保卫自己正当权利的年轻人,甚至反问:“年轻人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凭什么让给这种小市民?”从这场争论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次让座事件与一两年前前类似的事件比起来,人们的想法越来越接近一致了。总的来说是这样一个想法,“我买了票,花了钱,不让座是本分,让是情分,我让,你可以夸我,我不让,你不能骂我,坐自己买的座位是我的权利,我可以放弃,但你不能以道德名义剥夺。”不得不说,这体现出人们对于此类事件的一种态度上的巨大的改变,在早几年前,会出现更多批判年轻人无道德的声音,但现在,大家都对这样的事件疲于给出不一样的声音,早就见怪不怪了,本文认为,这不仅是一种经济时代下趋向于自我维权的道德冷漠,也是人们更注重自己的主观情绪而敢于无视社会大环境的舆论影响的悲哀的勇气。这种人际处事中的道德问题很多,在容易成为讨论焦点的当今大学生上也很常见。
道德普遍被认为是人类最崇高的目的,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道德是国家民族兴旺的基础,一国家应该有一个国家的精神脊梁,一个民族应该有一个民族的孔繁森。学术界对道德内涵的认识是纷繁多样的。有的试图从历史发生学意义上对道德概念加以解释,认为道德是主观的、在每个人心里内在地发生的,只能为他自己通过反省觉察的道德心理现象;客观的、可为他人从外部观察到的,个体或群体的道德行为现象以及作为一种精神的客观凝结物的,以诫律、警句、格言、或理论、学说等形式表现出来的道德知识现象。有的认为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有的学者则把道德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引导受教育者自觉养成环保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众所周知,道德素质与道德品质是同一概念,是无形的。存在于每个人思想意识的东西,是通过一个人的外在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内心状态或心理特征。从词源来看,亦是如此,“德”字从心。但是,一个人一所表现的、偶尔的、不稳定的内心状态和心理特征还不是道德素质。“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做了一两次好事便说他道德素质高,也不能因为他做了一两次坏事便说他道德素质低”。所以,我认为,道德素质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工作及其它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恒久的、整体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
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是一种心理活动。心理学调查表明,道德素质通常是情、知和意。道德素质的“知”,即道德认识;道德素质的“情”,即道德感情;道德素质的“意”,即道德意志。所以,蔡元培说:“人之成德也,必先有识别善恶之力,是智之作用也。既识别之矣,而无所好恶于其间,则必无实行之期,是情之作用又不可少也。既识别其为善而笃好之矣,而或犹豫畏缩,不敢决行,则德又无自而成,则意之作用又大有造于德者也。故:智、情、意三者,无一而可偏废也”。那么,构成大学生道德素质的三种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感情,道德意志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道德认识就其基本构成来说,包括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大学生对于道德实体的规律的认识,比如自己的行为是否自私,自己的行为根源是什么;第二部分是大学生对于社会重视个体道德素质培养的目的的认识,如社会培养大学生道德究竟是为了完善他们的人格,还是为了保障社会稳定存在和持续发展;第三部分是大学生对于道德价值的认识,比如究竟应该无私利他,还是为己利他抑或是单纯利己;第四部分是大学生对于内在的道德素质的认识,比如自己和他人如何做才能符合道德规范的要求。不难看出,道德的自我认识是道德的核心问题。 道德感情是人们根据某种道德观念或道德准则,对某种行为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高级感情,这种道德感情是后天培养而成的。作为大学生道德素质的一个成分的道德感情,即自己对于社会和他人的道德感情。 道德意志指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的坚定性和百折不挠的毅力。既是道德意识的内容之一,也是道德品质的基本要素。道德意志是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基础上形成的。当一个人对某一道德体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认识到了它的高尚性,产生了热爱感情并决心用它支配自己的行为时,便产生了道德意志。道德意志产生后,它会约束行为人理性的辨别和控制自己的行为,预见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道德规范的标准。所以,道德意志是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坚持到底的关键。
然而,我们所研究的问题目前所面临的困境,是我们大学生有了完整系统的道德价值观,但是却很难转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高校的德育课程似乎完全不见成效,存在时代性和实效性的不足,始终无法打动学生的内心,无法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产生正确的引导。
以上就是关于《大学生人际道德知行不一的成因及对策研究_以江汉大学学生为例》的相关内容,想了解更多毕业论文资讯,敬请关注《山东毕业论文指导网》。如您有论文需求或投稿,欢迎发送邮件至:1624136919@qq.com,也可在下方表单信息中填写您的信息,便可得到专业解答哦!〜(✿◠‿◠✿)〜
本文标签:山东毕业论文 教育论文 大学生人际道德知行不一的成因及对策研究_以江汉大学学生为例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lwzdw.com)
免责声明:
1.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自行上传,仅供参考。
2.用户上传内容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互联网信息治量繁杂,本站无法保证所有内容真实、准确,若内容不实或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承诺会在1小时内审核并删除相关内容,联系方式:0531-58783396/18615575405,服务时间:8:00~21:00。
3.本站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原作者,用户使用本站资源,应自觉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侵犯原作者及本站的合法权益。我们尊重版权并致力于保护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请联系本站小编:0531-58783396/1624136919@qq.com,我们将为您的文章注名,感谢您的分享!
【大学生人际道德知行不一的成因及对策研究_以江汉大学学生为例】相关文章:
- 如何撰写一篇优秀的教育实践论文?11-12
- OBE教学理念的成果导向02-20
- 教师要不断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错题的原因02-20
- 社会批评强调艺术与社会的互动02-20
-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新发展02-19
- 微信的机制特点和教育提供02-19
- 周作人对《小事》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02-19
- 如何在社区开展“生活体育”?02-19
- 家庭教育家风建设的内涵02-19
-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02-19